【实用】读书人生作文4篇

求学站 人气:5.89K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人生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读书人生作文4篇

读书人生作文 篇1

读,读出的是思想,读出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心得;读,读的是境界,读出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辽远;读,读的是人生,读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忧伤。

明月松间照知识,不妨静读亮月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是孤独的,月光更是凄惨的撩人。那一弯残缺的月儿,浸渍了多少离乡游子、文人墨客的愁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礼拜似乎成了月神的化身,想这对朋友的不舍融入在这凄美的月光中。

“影垂平野”之时,不妨静读江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驻足江畔,多少往事围绕在你的身旁。江水滔滔,会使你读出屈原在长吟;江水如溪流徜徉,会使你读出李逸的凄婉;江水游荡在晚风中,会使你读出琵琶女的愁情。

在这个世界里,时间是经,空间是纬,细细密密的织出了这一连串的悲欢离合,指出了这极有规律的阴差阳错。在每一个转角,其实都有一个秘密的记号。当时的我们却浑然不知。但在回首之时,蓦然间发现历历在目,方才领悟了忧伤和痛苦。读书,如读黄花凋谢;读书,又如晴空一鹤。无论是喜是忧,都将成为我们今天宝贵的回忆,明天坚实的基石。

读,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探寻和倾诉,读出的是坦然与释怀,让彼此的心连得更紧。

其实,在读书时也不一定非要出于什么目的,就好像婴儿见到妈妈,既亲切又快乐,似乎无繁琐的道理,仅仅出于一种本能,或是说“想”。因为她能使你感到身体上的舒畅,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与慰藉。

读书也是如此,读出的真谛恐怕也是如此。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睿智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一定会把汲取知识当成是一种快乐,而不是把玩当成一种愉悦身心的方法。

读书是一种品味,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人生。读书点亮人生!

读书人生作文 篇2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早在千百年前,古人就已经如此说过。我也非常认同这句话。

书,使我快乐;书,使我博学多才,让我体会书中的奥秘。在书中,好似在世界各地旅游。曾有人问我:“你为什么那么喜欢读书呢?”我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喜欢读书,它好像有什么魔法似的,把我深深地吸引住,让我渐渐喜欢上了看书。”书中的内容颇为丰富精彩,人物也被作者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在书中,你可以看到,德国莱茵河畔的风景,可以在好莱坞看精彩纷呈的大片……书,会让你见识到各地的风景,可以学到无穷无尽的知识,甚至可以让你穿梭到书中,让你感觉到书中人物,就好似在我们的身边,陪你打闹,陪你玩耍,陪你学习,陪着你度过岁月的一天一年。只要你热爱学习,热爱看书,就会像我一样。如果没有了书,我的生活必将如没有水分的植物一样,枯萎凋谢。

书,使我变得快乐,是我的学习不断进步。我热爱读书,它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

读书人生作文 篇3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荣幸请来了一级作家、编审,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汤素兰阿姨。同学们都十分喜欢阅读汤素兰阿姨的书,她写的大多数都是一些童话故事,其中都含有十分深刻的道理,有些也是写关于一些校园生活的,与我们的生活十分贴近,我爱看的有:《笨狼的故事》系列、《张牙舞的日记》系列、《小巫婆真美丽》系列……

下午三点钟左右,我们举行交流会,与汤素兰阿姨交流我们的读书心得,并听汤素兰阿姨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有一个故事我最为喜欢。这则故事是讲:蜗牛同意一只蚂蚁进他的房子,一会儿一只小兔想进他的房子,竟然也挤进去了,最后一个小男孩也想进去,最后也挤进去了,蜗牛的房子却没有破。听完这个故事以后,大家会觉得这个故事太离谱了,但是他要告诉我们的是:包容心是无限大的。

最后,我还知道了“假如”这个词的力量,假如可以让你从一个东西想另外一个东西,这也成为想象力,想象力是无比重要的要会想象,才能创造、发明。

今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高兴极了!

读书人生作文 篇4

“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昨天是第十七届世界读书日,我们特意采访与约请了五位嘉宾,畅谈读书之道。这五人中,有著作等身的学界耆宿,有德高望重的出版前辈,有慧眼识珠的编辑大家,也有作家与教授。他们谈到的内容,不少都是个人对读书的思考与感悟,是他们多年读书生涯的经验总结,亦是难得的智慧集萃。我们在此集中刊发,期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同时助推全社会读书之风的早日形成。

如果有一天,阅读再无需媒体的刻意倡导,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自觉,成为人们赖以认识世界、提升自我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成为一旦疏远便觉若有所失的生活之必需,那也许将是一个真正的书香社会与文化强国的到来之时。如今,我们正奋力行走在通往这个理想图景的路上_那么,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读书人的言说,分享他们的阅读之乐吧。

谈起读书,我觉得无非是“勤奋”二字。勤奋是最为质朴又颠扑不破的读书之道。记得小时候读书,先生要求我们的,不仅是读文章,而且还要背下来。中国文学史上的诸多优秀篇章,小时候但凡花了功夫的,有很多至今都刻在脑子里。也许你要问:脑子里记住这么多文章有什么用?那么我告诉你:至少它能够给你的写作带来灵感。人脑仿佛是一个宝库,多少东西都能装进去,脑子里的.东西越多,下笔就越快,写文章就越丰富、越灵动、越容易碰见灵光迸现、左右逢源的情况。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正是这个道理。“破万卷”的“破”字,已经告诉了我们,读书不是点到即止,而是需要勤奋,需要下功夫。读书如果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收益是不大的。

仅仅读书还不行,最好能与调查、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求之于书,证之于实,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完善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至理名言。我们不能因为进入了网络社会,很多知识可以方便地从网上获取,就忽略了行万里路的重要性。我的感受是,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入到具体的实践调查中,才能去伪存真,才能真正领会与理解。以我自己为例,玄奘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一个人,为了弄清楚他取经之后,到底由哪一条路回来,我10次赴新疆等地考察。当时心中有个疑问,为什么玄奘东归时要到公主堡去?公主堡既非寺庙,也非顺路,他没理由绕远路跑去拜谒。后来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公主堡,当地人说,公主堡下才是真正的瓦罕古道!我这才明白,原来玄奘从明铁盖下来时走的其实是这条道,所以必经公主堡,然后到塔什库尔干。而此前,我误将一条由部队开辟的道路认作“瓦罕古道”了_它与公主堡下的瓦罕古道还远隔着一条大河!类似的情况,我经历的不少,这也让我更坚信:实地调查,走万里路,能够让一个人的知识变得更加准确、更加可靠。

如果研究的领域分得太细,可能难以产生通才式的人才。为什么呢?就因为学问之间是彼此关联、互相激发的。好比一位武术家,如果他只会耍枪,其他兵器一概不了解,你会觉得他是一位高手吗?我们倒是常常看到,很多有成就的人,往往旁搜远绍,广泛从其他领域汲取营养,化为己用,提升自己。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搞文学的不懂历史,搞历史的不懂文学,都会事倍功半。文学与历史,甚至还有哲学、民俗等学科,本来就是共生共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不能全面涉猎,怎么可能获得精深的见解?所以,我认为学科可以越分越细,读书却该越读越宽,唯其如此,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更全面地看世界、想问题。

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但读书宜早,著述宜晚。读书宜早现在大家都知道,著述宜晚却似乎没有多少人看重。古人说人生三大事:立德、立功、立言。立言需要有足够的人生锤炼与知识积累,不是随便为之的,怕的就是以己之昏昏,却欲使人昭昭,这怎么可能呢?那样只会贻误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