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数》

求学站 人气:6.22K

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音乐与数之间的一些联系。二、培养学生探索音乐与科学之间关系的精神。

《音乐与数》

教学要求:重点是通过课堂的小实验,让学生探索音乐的音高与数、音阶与数的关系。难点是本节课对学生的音乐基本理论及听觉有一定的要求。

教学准备:用于实验操作的杯子、盆、水、筷子弦乐器的弦丝线及纽扣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课题的导入

1、上课之前,教师把本节课的实验器材全部放到讲台上。(这个情境是遵循学生的好奇心而设计的。当学生走进教室,看到这些器材自然会产生好奇心,内心会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从而为教学的展开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问题导入课题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四单元第三课题――《音乐与数》,音乐与数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平时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教师提问几个学生,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展开教学),或者以现在的数字时代的话题导入本课题。

二、课题的展开

1、音高与数

(一)教师导言:(教师根据教材上的图片提出问题)

(1)猜想一、在排箫管子中,是粗而长的管子发音低,还是细而长的管子发音低?

(2)猜想二、编钟是大而厚的发音低,还是小而细的发音低?

(3)猜想三、相同的杯子,里面水多的发低,还是水少的发音低?

教师在提出三个问题时可以先不要学生回答,通过他们自己的实验亲自去体验,然后再回答问题。

(二)杯子发音实验。教师先在几个杯子里放入不同等量的水,让学生按照学号逐个到杯子前,用筷子敲击杯子,倾听杯子发出的声音,然后回到刚才的几个猜想,做出自己的答案。

(三)教师对学生肯定的答案先给出评价,因为学生对杯子发出的音一般都能判断出高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继续抛出问题:为什么你会做出这样的答案?你能说出为什么吗?使学生成为探索“音高与数关系”活动的主角。

(对于初一学生。他们大多数的知识积累还没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就必须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探索,通过科学的现象来解释问题的本质,而不是简单的把答案告诉他们。)

2、解决学生理解音高与数的关系的实验

(1)教师请一个学生协助自己完成实验。实验是这样的:教师让这个学生在丝线上穿一个大的纽扣,并让纽扣滑落到线的中间。然后在教师的要求下,捏住线的两端,给棉线施加拉力,使线上的纽扣做圆周运动,待丝线旋转蓄积了足够的力量,让这为学生捏者丝线的两段做水平的伸缩运动。这时实验出现一个现象:随着线的伸缩,装置发出了不同音高的声音,当线拉长时,声音显得尖;当先收缩时,声音变的低沉。

(2)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个实验进行观察,当在操作实验的学生伸缩线而使线发出声,音时提问学生:为什么线拉长时声音会高,收缩线时声音会低?同时告诉学生,如果能够发现这其中的原理就能够解释杯子发音高低的答案了,因为,杯子发音的现象是比较隐蔽的,但是丝线能够发出高低不同音高的现象是可见的,关键是不是比较细心的观察和思考。

(3)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最后应该理解物体发音的高低取决于该物体振动的频率。物体振动的频率快发音就高;物体振动的频率低发音就低。

3、频率与数。

(一)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理解仅仅有频率还不能构成音乐,要构成音乐,必须通过一定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来组织。(这个环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频率这个媒介是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与数的关系)这里主要是体现在音程与音阶来体现。

(二)在学生初步理解音程与音阶知识时,教师要及时运用实力,或自己演奏或请学生自己表演,是他们能够很好的理解音乐与数的关系。

4、教师再次回到杯子的实验中,把杯子里的水多少按照音阶的音高调节好,并在讲台上依次排好,用筷子敲击杯子发音,再次验证学生的答案。

小结、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中各种数量的变化对音乐中音高的影响,学生对音乐与数的关系初步有了了解。

三、课题拓展与课后思考:

1、为了检验学生对刚才知识的理解程度,设计了这个教学环节。同样也是一个小的实验操作。

(一)在教师提出问题前,先请一名会拉二胡的同学到教室前面演奏一段音乐,或者教师在多媒体中播放二胡演奏视频。演奏完以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二胡的弦,随着手指按的位置不同而发出高低不同的音?问题的答案可以先保留,再次请学生做一个小实验――二胡发发音实验。

(二)实验过程及实验的现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操作,自己切身体会数量对二胡的弦发音的影响。

(三)教师引导学生用刚才得出的结论――物体震动的频率决定其发音的高低,解释二胡发音的原理,提升学生对音乐与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2、课后思考。请学生课后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探索人声是怎样发出美妙声音的。

四、小结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最后以几个学生用杯子演奏一些音乐片段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