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优秀教案

求学站 人气:2.61W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答谢中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答谢中书》优秀教案

《答谢中书》优秀教案1

教材分析:

这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能够品味,将内心的感受与朋友交流,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做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领会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缜密的结构,凝练,极富特色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领会课文大意,并背诵课文。

2、 学习作者巧妙而缜密的构思。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苏轼资料,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录音机、多媒体。

教法与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语: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地笔讴歌了祖国河山之美,其中不泛名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一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夕日欲颓 沉鳞 能与其奇

2、几个重点词语:

五色交辉 四时 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与

3、学生交流搜集的陶弘景的资料与背景

教师补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人,曾任储王的侍读,因看透浑浊的现实,隐居句曲山(今茅山),有爱听山野松涛之声。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每逢有吉凶、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乡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的录音后,模仿进行朗读。

2、 根据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疏通文意,弄懂每字每句的意思,理出脉络

3、 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

—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4、 背诵全文。(分组进行,比赛的形式)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作者是怎样写美景的?(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后明确)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仰视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观察不同的角度 俯视

平看

其三:晨昏变化美 其四:动静相衬美

2 、课文的结尾能让我们联想到其它诗人类似的结尾,你能联想到那一些?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如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想伯仲间”,都有古人自观的意味,本文也是如此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看似感慨,其实表达了作者企盼与谢公比肩之意,也表达了作者酷爱自然、隐归林泉的志趣。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请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体会文章优美的意境

5分钟后,学生班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六、 课堂总结:

学生谈学习本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搜集有关写山水之美的名篇

八、板书设计

主题:生命的愉悦,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九、课后反思:

《答谢中书》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布局的匠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背诵、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诵读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想象再现景象,领会文章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景色美、意境美。设想通过读、说来落实。

【教学难点】

本文布局的巧妙。设想通过学生再造想象来突破。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三峡》引入新课

二、介绍课题、作者

本文虽短,但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注意断句。明确两个“书”的含义。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陶弘景:(具体见课本注释)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读: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

本文多为四字骈句,朗读节奏为二二。散句以句意来定。

二读:默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

教师酌情解决难字、句意。指名讲出文章大意。

三读:译读。

本文写景部分句式整齐,如果分行,就是一首写景诗。要求:和文章句式整齐相应,译句也要句式整齐。(译读要求较高,拟尝试一下)

1、教师读原文,学生译译文。(一学生读译文,其余学生齐读原文)

2、学生齐读原文,教师读译文。(本环节视学生译文如何而定)

四读:品读。

1、找出文中用的好的词,说出其妙处。(学生悟读,交流发言。教师补充)

2、可用换词法领悟下列词的妙处:

入(体现一种向上的气势)──到

交辉(交相辉映,共增山色)──齐全

将歇、将颓(展示出慢慢消失的过程,不乏拟人化色彩)──将散、将下。

乱鸣、竞跃(再现一种生机和活力,营造热闹的气氛)──齐叫、游泳。

3、在此基础上,归纳点明本文布局上的山水相映、色彩相配、晨昏变化。同时行文起伏相错,读起来也要注意语调的变化。试着读出不同的语调。

4、你认为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些景物的?体会文末两句的含义。(赞美、自豪)

五读:说读。

大自然是个广阔的舞台,那么其中的一切事物可就是演员了,他们都想在这舞台上展示自己。如果请你用生活中的一种人来比喻文中所写事物,你看它们像什么人?

1、示例:你看,那高峻的山峰直入云端,就是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2、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六读:背读。

四、作业

试把本文扩写成一段写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