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没有不方便》

求学站 人气:2.36W

一、阅读背景:

中班语言活动:《没有不方便》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绘本阅读,让识字不多的儿童,通过读图获得更多的感知。感知认识聚多以后,成为儿童的成长经验,经验构成儿童智力发展的原材料,儿童的阅读学习,需要家长和教师有意识并认真组织,因为阅读氛围和心境将会在儿童心理过程中留下记忆和烙印。《没有什么不方便》是一本优秀的绘本读物,用一个朴实的故事触动老师和孩子的心,去深层次的感悟友谊的互动、平等的尊重,还有爱的表达。这本书中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也会遇到一些残障的儿童,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让孩子以健康的心态接受“不一样”的人。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要懂得“友爱”,应该一视同仁。活动教师采用了看看、猜猜、说说、学学的方式进行,并采用多元的阅读形式,让孩子体验快乐的阅读氛围。

二、活动描述: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我从三个方面确立了早期阅读活动《没有不方便》的活动目标:

(一)了解残障人的特殊需要,懂得要尊重关爱他们,乐意帮助他们。

(二)感受残障人身残志坚的可贵品质,学习残障人的自强自立。

(三)知道“让别人快乐”对自己也是件快乐的事。

教学环节的设计:

1.注意兴趣的激发。幼儿一旦对阅读活动产生了兴趣和阅读的愿望,孩子的思维会变得更积极、观察会更细致。所以,一开始,我用问题“这个特别的'小朋友和同伴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来设置一个悬念来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2.让幼儿自己来阅读画面。一般来说,幼儿会在观察的基础上来理解画面的内容,所以,在活动中我采用让幼儿逐步页阅读图书画面的方法来理解故事。为了使幼儿的阅读更有目的,我根据每一幅画面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问题。让幼儿在思考、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故事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活动中,幼儿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问题,幼儿观察画面的时候注意力集中。

3.在幼儿初步理解绘本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幼儿完整倾听故事,让幼儿对故事有完整的感知。

三、活动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图片引起思维的想象、推理,带着的疑问去观察、查询画面提供的故事情节。当幼儿初步看懂画面后,再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讨论,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思维由发散到集中,又由集中到发散,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了看看、猜猜、说说、学学的方式进行,并采用多元的阅读形式,让孩子体验快乐的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