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计划汇总10篇

求学站 人气:1.5W

时间一晃而过,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教学计划汇总10篇

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基础,以考纲为准绳,渗透新课标的精神;打破教材原有体系,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划分专题,以热点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找准热点和教材的交合点,有的放矢组织学生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化的训练,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得分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学情分析

我校本届有14个文科班,人数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虽然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但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具体表现在: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从主观题的回答中反映出部分学生的答案要点表达不准确,常有遗漏,对知识的分块结构不明,常有方向性的错误出现,丢失得分点。

2、对材料的解读和理解能力差,不能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准确无误的确定答题方向,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形不成完整的解题思路;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3、对选择题的解答缺少理论分析,命中率不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处于一种是懂非懂的状态。做选择题还有少政治生在靠碰运气,因而出现考试分数时高时低,波动较大。

三、具体措施

1、备课

第一、扎实备课。这是第二轮复习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备课要做到:备到考点、备到知识网、备到结合点、备到易混点、备到设题角度、备到思维和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全国新课标考试说明》,结合新课改及今年山东省高考使用全国新课标卷的新要求,研究考纲规定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型及要求;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变化点,吃透新增点:如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的考查和课本中的一些重难点。

(2)重视不变点。(即对一些没有变化的重点不能忽视)。

(3)对《说明》中能力要求、内容和样题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第二、优化教学过程。集体研究、精心设计专题复习教案,深思熟虑推敲课堂教学语言,精心选择专题训练试题,仔细批阅及分析考试卷。

第三、认真研究“两课”(复习课和评讲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复习课要做到:

(1)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疏理归纳成串;

(2)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

(3)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

(4)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

(5)发展性:传播方法,指导迁移,学会自学;

(6)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

评讲课要做到:

(1)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

(2)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

(3)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

(4)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2、上课

(1)注重让学生参与,积极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耳,真正让学生去“感知”,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2)培养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要找准关键词,它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四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恰当地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五还要注意训练答题的速度,合理安排时间。

(3)科学指导,立足学科内综合,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升,强化落实。要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络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联系和综合。

第一、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的整理。

所谓“点”是指最核心的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线”是指寻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相互包容,也可能是并列,或者是从属的。通过整理,可以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点"串接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面”是指在“点”和“线”的基础上,通过拓宽知识,使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变得丰满和具体,即要努力把书读“厚”。

第二、消除弱点、盲点,狠抓增分点

所谓“弱点”是指学生在复习和测试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薄弱环节。“盲点”是学生认为可能不重要的内容,在多次复习后仍然没有注意到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于这些“弱点”不能轻易放过,而学生的“盲点”往往需要老师的指点才能消除。消除“弱点”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对做错的题目,要分析做错的原因。一般来说,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没有完全落实造成的;二是审题方面的问题:三是粗心大意所致。找到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使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3、训练

(1)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重在梳理解题思路。

在高考复习时,进行适当的训练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抓重点。所谓“针对性’’就是针对前面所讲的“弱点"和“增分点”的训练。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可采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解题思路的方法。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及时评讲和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这样以提高复习效率。

(2)加强客观题训练。学生普遍反映,选择题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这是因为高考的客观题降低了难度,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同时又减少数量,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主观题的解答,充分发挥整卷的选拔功能。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功夫,做到“既快又准”。从审题,思维品质等出发,组织几次客观题的专项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3)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近年来高考试题从总体上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下去”,让重视分析、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

(4)突出“三多”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题”,多做“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的发散训练。

(5)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试题叙述稍长,很多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文科的阅读分析题、计算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差。解决的途径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强化变式。

四、资料使用

自己组编一些资料,同时参考各地的模拟试题进行精选并优化重组,使题目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精选精练中提高成绩。

五、复习进度:(略)

教学计划 篇2

一、年级基本情况: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让我们用真挚的爱为他们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通过调查身边的民俗活动,了解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通过对、街道等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社区的生活能力,争做社会主义下的新公民。

三、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从四、五年级开设口风琴教学。作为特色班,必然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思想上、行为上有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准备。本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口风琴演奏技巧为出发点,扎实地做好学生的各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学提高,由浅入深地进行口风琴教学为学生的口风琴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口风琴的构造及基本的演奏姿势和技巧。

2、培养学生学习口风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风琴的演奏技能。

3、发展学生的特长,陶冶学生的情趣。

三、具体训练计划如下:

(一)基础训练:

1、向学生介绍乐器构造,演奏姿势、演奏方法及演奏的气息运用原理实际操作和保养。

2、基本弹奏指法训练,入门训练预计用一个半月的时间。

(二)具体训练:

1、口风琴音阶及长音、断音、连音的训练。

2、演奏小儿歌训练,注重独奏的训练。

3、初步的合奏训练,重点强调学生的节奏。

4、集体合奏的训练,重点强调学生的合奏配合。

(三)综合训练:

1、主要是通过练习一些比较完整的曲目,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培养学生的集体配合演奏。

2、在已有的基础上逐渐转入小乐队形式进行合奏训练,训练一些常用曲目,培养合奏能力,同时,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训练,要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一技之长。

本学期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口风的使用技巧,能独立演奏和集体合奏。

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上、下册教学内容共分为16个单元,叙述世界古、近、现代时期的历史,共49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基本情况:

今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的4-8班,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计划今期将世界历史上、下册全授完。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上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上册24课,下册共五单元,合计25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五、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本学期的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2、认真、积极参加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按学校要求完成教学论文一篇。

4、具体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5、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6、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7、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8、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七、教学进度

九月讲授《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到第五单元

十月讲授《世界历史》上册,从第五单元十四课到本册结束

第十周、第十一周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学习世界史下册

十一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一、二单元

十二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三、四单元

剩余时间完成第五单元并系统复习世界史

教学计划 篇5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思想言行的标尺,它对我们的一言一行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以前,我缺乏对《规范》的学习,只知道埋头工作,我总是希望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却与我的个人愿望相去甚远,因而会急于求成,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或行为。虽然我的动机是良好的,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却违反了师德。因此,我首先要加强学习,认真领会《规范》中的各项内容,让《规范》的要求深入我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偏离方向,不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中既有教师本人的品德,又有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虽然我的孩子很小,家庭负担很重,但我决不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工作,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我。要求学生每天7:40到校,我坚持每天必到,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自己克服。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肃、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相邻学科的知识领域,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课程改革地推行,也开始呼唤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无愧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期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名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教师师德高尚的重要体现就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政治教学工作。要注意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把学生视为平等的教育对象,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惟我独尊,任意发号施令,要逐渐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要本着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原则,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惜时间,不计报酬。做好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逐一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本着教育一个学生,挽救一个家庭,稳定整个社会的宗旨和敬业、爱生、奉献的原则,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教学计划 篇6

一、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工作:

1、继续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4、积极开展课堂评优活动,不断优化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胆开拓创新。

5、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改作、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6、切实抓好学科培优工作,通过会议、辅导、谈心等方法努力提高优秀率,把学科成绩跃上新台阶。

7、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8、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9、加强开卷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

教学计划 篇7

一、现状分析

1、小班幼儿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能方面不够理想,身体不够协调。

2、户外活动时候,教师对幼儿有目的的体育运动组织,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幼儿在无目的的玩各种玩具。

3、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很高,但是随意性很强,乐于参加各种带竞技性的体育活动。

4、幼儿喜欢特别喜欢带有实物性的体育活动,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扮演各种角色。

二、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1、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2、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3、对他人的情感反映敏感性增强。

4、动作协调性增强。

5、模仿性强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愉快的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增强自己的体质。

2、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全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同伴间合作能力,遵守活动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措施

1、活动场地小型、舒适

小班的孩子大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走路蹒跚,易摔跟头,把户外活动的场地安排在比较平坦的塑胶地毯或草地上。这样,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爬呀、跑呀,不必担心擦破皮、跌痛膝。由于小班孩子注意力易分散,喜欢远离成人独自玩耍,选择离大操场较远的一块小空地做活动场地,这样孩子们不易受到大操场上喧哗声音的影响,也不会因躲在角落里被老师忽略。集合时,只要招招手,轻轻喊“来来来,快到老师这儿来”,孩子们就会像小雀般跳到老师身旁。

2、活动方式循序渐进

小班幼儿游戏时往往左顾右盼,毫无目的的玩着各种玩具。户外活动时选择一些以老师为主的体育游戏,如“吹泡泡”、“拉个圆圈走走”等。游戏中教师扮演主要角色,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带他们尽情玩、尽情笑、尽情跳。活动时我们给孩子提供的自由活动机会也随之增加。自由活动中,让活泼爱动的孩子带动。

教学计划 篇8

一、教学目标

1、培养跆拳道一身知识一身的优秀人才,养成活泼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竟争进取的.精神。

2、 使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吕,体验参与活动的愉快与紧张,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学习体育体育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并在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逐渐形成克服困难与挫折等意志品质。

3、使学生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能发挥平时所学的知识。

二、训练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1、柔韧性:是发挥各项技术的根本保证

2、基本步法:是运用各种技术的根本保证

3、基本腿法:是有效打击的基本武器

实战运用阶段

1、前腿横踢的实战运用

2、后腿黄踢的实战运用

3、前腿下劈的实战运用

4、后腿下劈的实战运用

5、后踢技术运用

6、组合技术运用

三、内容比例

1、体能素质训练30%

2、基本技术训练40%

3、实战训练10%

四、训练内容

1、基本姿势

2、基本步法

3、拳法技术

4、腿法技术

5、组合技术

6、基本战术

7、进攻方法

8、防守方法

9、边线技术

五、实施措施

1、实施训练过程不断检验训练效果,调整训练计划安排。

2、定期对学生的身体进行检测,掌握学生身体机能。

六、全年训练时间安排

1、每个学期开学后,每周一至周五放学后15:30-----17点训练。

2、暑期每一至五晚18:30----20:00训练。

教学计划 篇9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⑴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⑵ 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⑶ 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教学计划 篇10

教学目的:1.指导同学认识昆虫的特点,初步认识昆虫的概念;2.培养同学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培养同学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唤起同学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蝴蝶等昆虫。

学具准备:1.每人捉一些当地常见易捉的各种小虫子;2.每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让大家捉虫子,都带来了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同学是否完成了捉虫子的任务;二是看看同学带来了哪些虫子,带来了多少虫子。让同学带来一局部虫子,既增加同学的感性认识,提高同学的研究兴趣,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2.再看看桌子上摆的是什么?猜猜看,这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同学回答后板书:虫子)

3.这堂课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让同学提出学习目标,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

[此设计的目的是激励同学学习的动机,使同学发生一种渴望学习的激动。]

二、研讨创设情景

(一)提出问题:

1.你桌面上有哪些虫子?

(让同学说出各自带的虫子的名称,增加对虫子的熟悉程度,在同学头脑中再现一次捉虫子的情景以和回想这些虫子的生活习性的情形,培养同学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想像力,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

2.依照同学的回答,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依次出示各种小虫。

(通过放大的虫子逼真有趣,既可以让同学全面认识,又充沛利用了同学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引导探究

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桌面上的虫子,他们具有什么特点?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的特点最多。

(这是课文的重点局部,目的是让同学通过对大量虫子的观察,找出每一只虫子的特点,这样一来,既给同学一个发散思维的机会,让同学动脑筋想方法,又让同学用自身想出的方法找出虫子的特点,很好地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2.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探究。

(这一过程在于为同学提供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时间放长一些给同学以观察的“自由”,讨论的“自由”,相互交流的“自由”。在观察完自身组的虫子之后,可以到其他组去观察虫子,进行交流活动。为同学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机会,让同学更具体地感知虫子的外部特征。)

3.汇报观察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学习效果。

三、归纳形成科学认知

1.指导同学建立昆虫的概念。

提出问题:假如让你给这些虫子分类,你打算怎样分?

[相信同学,充沛发掘同学的内在潜能。]

2.显示同学的分类结果。(有的按翅膀分、有的按足分,把同类的虫子依次分别集中在一起。)

3.观察昆虫。

(1)提出问题:若按足分类,几对足的昆虫最多?(三对)那现在我们就单独研究三对足的虫子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

(2)讨论上面的问题,汇报。在同学基本上说出昆虫形态的相同点后讲解:三对足的虫子在外形上有一起的特征,它们是同一类动物,叫做昆虫。(板书课题:昆虫。)自然界中的昆虫很多,有100万多种。

(3)讨论:请你根据我们研究的这些昆虫外形的一起特征,推想所有的昆虫有什么特征?要求同学做好观察记录。

(引导同学按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推想。由于有了上面的观察基础,同学很快就可以得出昆虫外形的一起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局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都有三对足。它们都属于昆虫,由此可以推想:所有的昆虫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局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凡是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动物都不是昆虫。)

4.指导同学识别昆虫。

电脑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中的9种小动物。(借助电脑的“光、音、色、像、大、动”等特点,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在同学主动参与的状态下进行教学。)

提出问题:图中这些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为什么?(要求同学按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表述。为了简单,可以只根据三对足这个最重要的一起特征进行判断。)

四、实践应用,激发同学对大自然的热爱

1.读报道,电脑显示,介绍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目的是让同学对昆虫有更多的了解,开拓同学的视野,激发同学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2.对昆虫的开发和利用。(养蜜蜂产蜜等)

3.课后延伸:你们还想知道昆虫的哪些事情?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或从网上阅读或向家长请教等方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