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说课课件

求学站 人气:2.25W

机械加工技术说课课件篇一

机械加工技术说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查了解常用机械的铭牌,了解机械功率。

教学重、难点:

1、功率的概念及单位。

2、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怎样计算功?功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无论是人做功,还是利用机械做功,都有做功快慢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体做功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将12块砖搬到 二楼,每块砖重为10N,楼高为 3m

由abc图可知在6min的时间里, 甲搬12块砖,乙搬6块砖。

分析可得: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物体做功的多少,做功多则做功快。

由abcd图可知同样搬12块砖,甲用了6min,乙用了12min

分析可得: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 短,时间短则做功快。

通过总结归纳得出: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若做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2、功率与测算功率的方法

为了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功率这个物理量,功率如何定

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用符号P表示,功用符号W表示,时间用符号t表示。

功率的公式:P=W/t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由功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为J/s,后人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瓦特所作出的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率的单位,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1W=1J/s,在工程技术上常用kW作为功率的单位。换算关系:1kW=103W。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中的图片,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

信息窗:了解机器铭牌中的一些数据,功率是其中的一项。知道机器中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例题:起重机用钢绳吊起一个重10000N的货物,在10s内沿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10m,求:钢绳拉起重物的功率有多大?

解略。

三、归纳小结

1、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2、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3、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四、作业设计

1、课本167页作业1、2。

2、补充:实验探究:如何测出人上楼的功率?需要哪些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1、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功率

(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公式:P=W/t

(4)、功率国际单位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在工程技术上常用单位是:kW,换算关系:1kW=103W。

六、课后反思

机械加工技术说课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2.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列举的图片,理解电的来源。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能量的转换。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

2.教师准备: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来吗?(板书课题:电能从哪里来?)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

2.看书 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出的呢?

3.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

三、我们来发电:

1.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来。演示发电。

2.介绍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磁铁、线圈、导线、底座和摇杆)

3.看了这个结构之后,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4.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电机发电吗?可以怎么做?

5.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来,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6.用你们说的方法试一试吧!

7.成功没有?让小电机发出电来的原因是什么?(介绍机械能 P61)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1.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明了发电机,从此人类全面进入了电器化时代!发电机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发电站里。

2.你们知道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发电站?这些发电站都是使用什么能源发电的?

3.介绍三峡发电站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丰富了学生对能量转化的感性认识。整个过程设计精巧,每个活动衔接过渡自然紧凑。能过用手摇发电机来发电、拆开、认知内部结构、发电机变成电动机等过程,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自己觉得不足的是:一节课下来,总觉老师讲授太多,学生自主探究不够。不知这种知识型教材应该怎样设计、怎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