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思考作文汇总6篇

求学站 人气:1.35W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考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思考作文汇总6篇

思考作文 篇1

夜影阑珊,灯火摇曳。已经深夜,我坎坎爬上床,躺在哪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睡也睡不着 百无聊赖,我拿起手机。以所有人都做过的侧躺,鬼使神差点开了QQ。我那绝对零度的冷群,竟然有人冒泡?

我:“要聊聊吗?除了我这个群主和我小研砸最活跃的小姐姐。”

她:“好呀!”

夜深人静,我总算找到和我一样无聊的她了。

她:“这群好冷,人好少。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一群好热闹!”

我:“因为群主不在——我不在。”/大哭。

因为学业的原因,我已经很久没有上Q和我的小可爱聊天了。朋友这种生物,尤其是网络上的朋友。你如果长时间不聊天、上线,他真的很容易你就被遗忘了。我记得我看过外国的这样一样调查,男孩子的友谊是靠酒精激情,女孩子们的友谊是靠每天她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煲电话粥。今时今日,我才知道这多们贴切。

我:“你是哪里人啊?!我是安徽滴!”

她:“四川啊!”

我:“川妹子都很漂亮的呢!”

她:“没有。”/笑哭。

我开始有意无意打听他的情况,一个个都说自己防备心强,这不是乖乖的把自己信息说出来了?小姑娘啊!幸好我没有恶意。要不然,唉……看似昏天暗地的瞎侃,我却在引导着话题。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我想到了很久之前,那个时候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样在控制话题哪?心中愕然惆怅,回不去了,我也不想回去,如果从来一次结果依然会是这样。有人说这是成长的代价,我不以为然。这些人把成长看成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更有些人连意思都没能明白就那来放进文章里装沧桑深沉。

既然成长是必经之路那不如看开点,勇敢去面对。做不到笑颜如花,也别垂头丧气。该扔掉的东西就扔掉吧!该解开的心结就解开吧!该放下的感情就放下吧!不管是左右徘徊、犹豫不决还是故步自封、一仍旧惯迎来的都不会是好结局。

不放下旧之前,哪有新的开始?你以后会有新的朋友,当然我以前的那个他是独一无二的。

后来,因为聊着聊着我困了,我们就各自睡去。当然,我的好友列表里面多了一个人。

思考作文 篇2

各地高考录取已近尾声。有记者在采访的时候透露,他在调查中发现,被录取却不报到的情况日益增多,一些名校也难幸免。有些考生在高考前就已拿到海外名校录取通知书,并决定到国外读书,却继续参加高考,填报志愿。

这些学生是想体验国内高考吗?未必尽然。有的学生之所以这样做,据称是应中学和老师的再三要求,希望他们报考并填报志愿,为母校的一本升学率和名校考取率作出贡献。而且,对于这些学生,中学和老师还会把获得的奖励分一部分给他们。换句话说,就是利用这些准留学生的高考剩余价值。

为提高一本率和名校率,竟想出这样的招数。这表明,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都宣称不再用升学率、名校率来评价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但实际上,升学率尤其是一本率和上名校的人数,还是评价一所中学办学最重要的指标,主管部门也是根据这一指标,对学校和老师论功行赏。

围绕升学率,基础教育已经演绎出了很多故事。而就在高考这个环节,除了学校动员已经决定出国的优秀学生参加高考,以提高一本率之外,还有的中学则动员那些平时成绩不佳,上一本、二本无望的学生干脆放弃高考报名,这样也为学校的升学率作出贡献。此外,我们还看到过这样的报道:有些地方的高中,用重金收录高分复读生,就是希望他们来年能上名校,而上了名校之后,还有学校动员学生继续复读。

对于准留学生参加高考填报志愿,被录取却不去报到,很多考生很不满:既然你已决定不在国内上大学,为何还要去抢录取名额?而大学也感觉自己被玩弄了,并建议采取办法限制这种做法。在我看来,对于考生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很难限制的,因为报名参加考试、录取了而不去报到,是考生的正当选择权利,教育部门和学校无法剥夺。要治理这种现象,还是只能在我国的考试录取制度上做文章。

从根本上说,我国高考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制造了本科率、一本率、二本率这类功利的高考概念,也导致基础教育完全围绕高考目标展开教育教学。要让基础教育不再关注一本率、二本率等功利的办学目标,靠政府部门发文是解决不了的,惟有探索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推行教招考分离的教育革新方式。

另外,考生被录取而不报到,就导致高校招生名额闲置,根源也在集中录取制度。由于只有一次集中录取,因此,当学校按招生计划数发出录取通知书而学生却不来报到时,学校已无能力和机会再进行招生。对此,比较妥善的解决办法是实行多次招生。在美国,像耶鲁大学这样的学校,发出100张录取通知书,也只有60多个学生去报到,而由于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可以根据学生报到情况调整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数量,以及可以多次录取。因此,就不存在所谓的招生缺额问题。

总之,集中录取制度不调整,上述情况还会继续发生,甚至愈演愈烈。相应地,我国基础教育也仍会继续围绕这一制度办学,从而出现更多不合理的现象。

思考作文 篇3

一、“叙”与“论”

就文类的训练而言,谁都清楚:当以“记叙文”和“议论文”最为重要。至于“说明文”和“应用文”,因为前者常和议论文连起来合称“论说文”,而后者则时常夹叙夹议,很难说清文体。当然,以表达方式分,尚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区分,但琢磨一下,还是以“叙述”和“议论”这两种较为重要。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手段(辅以其他),或写人记事、或写景记游的文章—显然,这是很要紧的。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手段(辅以其他),或立论说理、或驳论辩正的文章—自然,这也是很重要的。

记叙文和议论文,一个以“叙”为主,纪“实”(人、事、物、景等)求“真”,多用具象的“形象思维”;一个以“论”为主,重“理”(事理、常理、哲理等)求“道”,多用抽象的“逻辑思维”—这二者结合起来,即叙、论并举,具象、抽象相济,这也就是较为全面的”写作(或表达)能力”了。

但就叙、论两方面言,我以为叙是基础、根本,论是补充、提高。二者相较,“叙”更是重中之重、作文之“本”!因此,不仅学生习作必须遵循“先叙后论”的原则:小学、初中,皆以叙为主,可多写些童话、寓言、故事、科幻等记叙文;高中仍以叙为主,大体可叙、论并重。因而,在整个中学阶段都要坚定地贯彻“以叙为本”的教学原则,不要让其他东西冲击、削弱这个重心。

二、“实”与“虚”

全面、平衡的写作能力,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叙、论并举”外,还有一个“虚、实相济”的问题。

写“实”的能力是一种如实反映客观外物的“再现力”。再现什么?无非是“外宇宙”实有而非虚拟的“人、事、物、景”。用什么手段或方法去再现它们?无非是“记叙”“描写”和“说明”。因此,这三种写“实”的方式、能力,是写作表现力重要的一翼。 写“虚”的能力是一种恰切抒存阅作者主观情意的“表现力”。表现什么?无非是主体的“内宇宙”在观照外部世界后感情的激射、理性的上升或心灵的飞腾。用什么手段或方式去表现它们?那就是”抒情””议论”和”想象”。因此,这三种写“虚”的方式、能力,是写作表现力更为重要的另一翼。

“再现”和“表现”,写“实”和写“虚”,“如实记写“和”无中生有”—只有这两大“能力系统”都具备且互补、结合了,才能写出生气勃勃、神采飞扬的感人文章!在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有重“实”轻“虚”、重“再现“轻”表现”的偏向。这是很没有道理的。特别是写”虚”中的”想象”,包括联想及推想、幻想、梦想等,具有很强的精神创造性,是构筑一个绚丽、迷人的“艺术世界”所断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小学、初中阶段更理应重视,亟应加强,多写一些童话、神话、故事、寓言等想象、编织的东西。而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却一味求“实”,过早地斩断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不能在想象的天际自由飞翔,显现出一副少年老成、未老先衰的疲软模样。依我看,这是要切实改一改的。

三、“放”与”收”、

古人讲写作,一向主张先“放”后“收”。这是很有道理的。

所谓“放”,就是习作者在初学作文时要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为文。这是很要紧的。因为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思想解放”是十分必要的:他在提笔为文时,倘能但见为文之“易”而不见为文之“难”的话,就自然能大胆抒存阅、放笔行文—而这种写作的“心理状态”,正是作文这一行为过程所亟须的。其实,不止是初学作文时要“放”。我认为:“放”,怕是整个写作活动的一种天性,应贯彻始终。但一开始强调先“放”,多写“放胆文”或“大胆文”,我看这是很正确的。

“放”到一定时候、一定阶段,强调“收”,使习作者注意对文章的修剪、约束,也是很有必要的。所谓“收”,就是对文字(炼字锤句)的考究,对文面(行款格式)的讲求,以及对文体(体裁样式)的留意等。对文字不能润饰,对文面从不讲求,并缺乏起码的“文体感”,到一定时候、一定阶段就不是“小问题”而是“严重缺欠”了。这是写作水平不高的体现,不认真地加以解决是不行的。

但我们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放”得很不够,而“收”得又过早、过苛。如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命题”过多,“限制”(如不许虚构、不许写文学创作等)也过多;而在“怎么写”的问题上,“框框”(如立意应高远,感情要向上等)也不少;特别是在“批改”上,改得过多、过死(如提倡不分主次、四面出击的所谓“精批细改”等),不仅做的是无用之功,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始终未“放”,始终在“收”,这就颇“要命”了!收得过酷,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思想、心灵都飞腾不起来,还有什么“写作个性”和“精神创造力”可言呢?

所以,该放则放,当收则收。现在的那种只“收”不“放”的状况,也要切实地改一改。

四、“多”与”少”。

鲁迅晚年在《致赖少麒》的一封信里曾谈到他自己作文的经验,他坦诚地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段话从”文章圣手”鲁迅的嘴里说出来,自然非同寻常,大凡作文之人多”耳熟能详”,于是,又从中引出了”多读多写”的作文成功规律。

“多看和练习”,我个人认为这是定而毋疑的。尽管有些很“新潮”的人说这只是“经验”而并非“理论”,似乎已“落后”“不管用”了,但我还是觉得它确确实实道出了一条学好“作文”的屡试屡验的成功之路。

“多看”这里暂且先搁置勿论,只来谈谈”练习”的幅度问题。

大凡一种“能力”的养成,皆需经过反复而刻苦的训练。“作文”,作为一种写作的“能力”,不去刻苦地训练、反复地实践,想要获得成功是很难想象的。既是训练,自然就有一个“量”的多少问题:一个是对单篇文字幅度的要求;一个则是每学期或每年作文总次数、字数的确定。

单篇作文文字幅度的要求,现在定得太少、过低。现在较普遍的要求是:小学升初中,600字左右;初中升高中,800字左右;高中考大学,却不知何故又莫名其妙地“退”了回来,回到了600(另加一小题200)字左右。这种情况是达不到对一定年龄段学生写作水平的正常要求的。须知:文字“幅度”绝不是无所谓的—在一定的单元时间里,写作总量的多寡,反映着写作者驾驭文字的娴熟程度和运用水平。语体文写作字数定得如此之低,是我国各级学校学生作文水平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依我看,小学、初中各加200字变成800、1000字,应该问题不大;高考作文不宜再分两块(因为这样一“分”,看似考了两种不同文体,要求“全”了、”高”了,其实,这是一种巧妙”降低”作文难度的障眼法),其字数不应低于1200字。最起码,平时的训练应当如此要求。

作文“总量”,我大体赞成现在实施的宏观控制的办法。现在语文“大纲”规定:初中,每学年作文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7000(这显然是少了,平均每篇才500来字,我看可提至10000字),其他练笔(自由写作)不少于10000字。这总的说还是较合适的。高中,每学年作文一般不少于10次(未说明字数总量),其他各类练笔亦不少于10000字。它还特别指出:“45分钟能写600字的文章”。这个要求是不算低的,因为以此类推90分钟即能完成1200字,两个小时写出1500字的文章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惜这一要求在”实战”中从未落实过。

简言之:写的次数或字数能适度”多”些,每篇文字幅度也能适度”长”些(特别是这一点),在现在的情势下怕是必要的。

五、“创”与”基”。

为了字数的整齐,这个标题有点“生”,需要诠释一下:“创”指创新;”基”指基本功。

作文的本质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产品”的制作。崇个性、重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和灵魂。有人会说,学生“作文”与作家“创作”不同:作文可模仿,创作须创新。这种说法似是而非,是糊涂观念。实际上,二者决无本质不同。过去,在作文训练上确有“先模仿,后自立”的一派,但它并不正确,亦不足为训。因为作文这件事,从本质上说就是反模仿的!“模仿”惯了,“天下文章一大抄”了,也就根本无“自立”可言了。所以,入门的路要“正”,还是要讲个性,讲创新,讲创意。当然,“作文”与“创作”也确有不同,但这只是学生和作家的不同、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不同、习作和存阅表的不同等,它们共同的.都是写作主体一种“物—意—文”的综合、转换:只不过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综合、转换,中学生有中学生的综合、转换,大作家有大作家的综合、转换而已。

作文的求“创新”与“基本功”的严格要求并不矛盾。宽一点说,包括作文的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文字通顺等,都可涵盖在内;但窄一点说,其核心却是指文字运用的基本功夫。

文字的“基本功”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语句合乎规范;二是文字书写正确;三是行款格式讲究;四是标点符号无误。这四条后三条是一块;头一条自成一块—它相当重要。因此,组词造句的通顺、畅达,正是韩愈老夫子所言“文从字顺各识职”的关键之点,是提笔属文时凭借“语感”一气呵成的功夫所在。写作文时谁也不会按“语法”的条条框框去行事,而真正起作用的恰是“语感”:写作主体对语言敏锐的直感。凭借语感,紧追思路,化意为文,缀文成章—此即“作文”之要义也。所以,这一条事关“文从字顺”,非常重要。 作文要好,文字“基本功”扎实、娴熟是重要的保证。文字、写作的“基本功”不好,不仅难于提高,使其臻于完美的胜境;而且在“门面”上也很“现眼”,给人以不好印象。从这一点说,对“基本功”(特别是后三条)的要求在”收”的时候,理应从“严”。 以上谈了我所想到的有关“作文”的八个重要问题。有些该谈而未谈的遗漏,是很可能的;谈了但谈得不深不透的,可能也不少,但水平所囿、思考所限,也只能如此了。

思考作文 篇4

我又一次站在窗旁,看着窗外那似曾相识的画面。

一位母亲正严肃地教训她那不争气的儿子。我听到她嘴里叨叨不停地说着:“你看你看,又考了个不及格,真不像话,你看看隔壁邻居家那个谁每次都考一百分,你就不能给我争点气吗?下次再考这么差,看我怎么修理你。”就这样,母亲大声训斥着,一旁的儿子感觉委屈,抽泣着在哭泣,边哭还边断断续续地说着:“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保证下次会考好,你不要再说我了。”

看到这一幕场景后,我不禁黯然神伤。扭头又看了看窗边的花草,便觉得它们很好看,似乎也就没那么伤心了。看到窗外的草地上绿葱葱,桃花也在绽放,变觉得这窗外的世界也还是充满阳光和温暖。

把花和人联系在一起,让人思绪纷纷。窗外的花坛里有开得艳丽的,也有枯萎凋谢的,这不正像那位母亲教训她儿子,教训他是为了他能变好,如果只是一味顺从姑息,那样就可能会变成坏花,人和花一样,都要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所有的事物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她儿子纵使成绩不好,但总有闪光点。如果那位母亲能看见好的一面,也就不会带给孩子如此巨大的压力。从那以后遇事,我都会朝着窗外看看,想着好的一面,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思考作文 篇5

在每个人无法选择时,伴着出生的第一声哭或者第一声笑,我们便义不容辞地变成了一个个生命开始存在于世的载体,接下来在每天都可以用真实的琐碎将时光统统碾碎的日子里,为生命如何存在或踌躇或努力;或奔波或停滞;或高兴或忧伤;或满足或失落,生命也因为存在的打拼,而变得或激情澎湃或黯然心伤,或如鲜花般灿烂或如秋叶般凋零,即便如此,每当生命的跃动规律地出现在每一天时,存在的真实,还是会让人锲而不舍地为存在的更好而积极而努力。有人说:生活就要像疯子一样,才能忘记生命存在带给我们的颠簸。这也许就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意义所在----可以让人为了一种生的欲望,而无畏于任何坎坷挟持。

在每个人无法承受悲欢离合时,伴着人生的每一次苦或者每一次甜,我们便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一个个生命已经存在于世的代言。接下来在每天都可以用现实的平凡将流年迅速刷新的岁月里,为生命存在的如何或清醒或迷失;或激情或淡定;或成熟或沧桑;或明白或糊涂,生命也因为存在的执着,而变得或犹豫不前或淡定从容,或如海水咸而苦涩或如春雨润物无声,虽然如此,每当生命的无可奈何悄然逝去时,存在的虚飘,还是会让人不忍放弃为其完好地存在而不停挽留。有人曾说:若不是人生苦短,谁又会期许来日方长?这也许就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意义所在----可以让人为了一种活的希望,而无畏于任何死亡濒临。

存在,让生与死、爱与恨、笑与哭都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管人是不是这场表演中的主角,但作为每一个生命的载体和代言,都有为其荣耀、为其灿烂、为其幸福存在的理由;都有为其更好地存在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也许对于活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生命存在的一种表达形式,但怎样活着和活的怎样,却验证着一个人为了生命的存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而也从生命的角度提炼出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珍惜拥有,不离不弃;顺其自然,莫失莫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思考作文 篇6

题记:爱情对于女人,就好像糖果对于孩子。如果一个人他一直给你糖,纵容你,有一天他一颗都不给你了,你恨不恨他?

他和她很相爱,他们有一个爱情记事本,挂在门上了,每天清晨谁先开门出去,谁就在上面留言,天天如此,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爱的语言。

可是有一天,他不再写了,可她天天写,不管是先出门还是后出门,每天都写,她知道他们的爱会丢掉的,她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她不去问,也不想让他对她有什么承诺。终于有一天,他放手了,放得彻彻底底。

她病了,耳边想起他们多年前都喜欢唱的一首歌曲《记事本》:“日记本里页页执着,记载着你的好,像上瘾的毒药,它反复骗着我,爱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

病了很久之后,她慢慢地好转了,心情也不那么灰暗了,她也不在恨他了,原谅了他,她觉得他是真的好,因为他做得干脆利落,放手放得彻底,他于她,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孩子长大了,就不需要糖了。爱她的时候就给她糖,不爱的时候还给,糖就变成了毒药。他终究是一个好人,没有给她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