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送别”之美

求学站 人气:1.65W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送别”之美。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送别”之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送别”之美

一提到唐代诗人岑参,人们就会想到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其会对其中脍炙人口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津津乐道。然而,我却更喜欢诗中的依依别情,被它深深地打动。细读全诗,你会发现,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在“送别”部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句描述的是为友人设宴饯别,席间演奏各种乐器以助酒兴的情景。“胡琴”“琵琶”“羌笛”,这些西域乐器出现在这送行的酒宴上,让就要回归京城长安的友人心中平添了几分留恋之情,也让远离亲人、仍留在西域任职的岑参心中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句写宴饮后送行的情景。常人送行通常会让离人早行,而诗人送别友人,为何要等到日暮时分?你可以想象,酒宴上气氛热烈,诗人和友人情谊浓浓,频频举杯对饮却意犹未尽,因而忘记了时间。可以想象,室内,以热酒暖身,仍觉寒冷(由“狐裘不暖锦衾薄”“都护铁衣冷难着”可知);室外,风狂雪骤,更让人颤粟。诗人让友人等待风停雪驻再上路,足见其关怀备至,情意绵绵。可这一等竟一直等到了日暮时分。此时,风雪依然狂猛,而同僚归京之期不得延误,只好在这傍晚飞雪时分忍痛送别。这“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带给人们多少缤纷的想象啊!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由此句足见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送别友人,送了一程又一程,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两人边走边谈,不忍言别,依恋之情何其深厚!“去时雪满天山路”,更传达出诗人对朋友即将远行的`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我们的眼前,好似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山回路转,友人渐行渐远,马背上的身影已经消失了,可诗人仍旧伫立在风雪之中,远望友人离去的方向,只见雪地上留下了一串深深的马蹄印。面对此情此景,岑参此时在想些什么呢?可能是:朋友啊,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路上一定十分辛苦,你可要好好保重!这一分手我们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再相见!今日我送君去,明日何人送我?……这样的结尾余音袅袅,言已尽而意无穷。

综观全诗,并不见“情谊深厚”“依依不舍”等字眼,但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与难舍的情谊早已融化在一起,这正得益于这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独特的表现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另版本: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 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赏析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 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 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 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 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