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人物分析

求学站 人气:9.89K

刚读完了《长恨歌》,心有余悸,还没从云山雾罩的感性世界里抽离,趁着这种余韵,想写点稍理性的人物评,不知是否合时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恨歌的人物分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恨歌的人物分析

长恨歌的人物分析

这本书是以小说的形式包裹着散文诗的内心,用的不是小说体常用的语言和叙述手法,而是散文体,所以对人物的塑造有诸多留白和诗意的想像,但能挠到人的心里去,像起潮的天气,无法让人痛快地痛,也无法痛快地乐。

王琦瑶,小门小户小康的家庭出身,玲珑剔透,看起来认命,其实一直在跟俗世命运抗争,不走寻常路,甚至有点惊世骇俗。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她上着女子中学,面容姣好,紧跟摩登,过着结交小姐妹的小日子,她去电影试境,去参加“上海小姐”选拔获得第三名,她有一个死心踏地的备胎,成了金丝雀,却用心用情。这就是她的前半生。通篇很少提及时局,外面的大动静与上海的小日子无关;通篇也很少提及她的父母,但读者可以想见那是怎样的父母。

王琦瑶是虚荣的,这种虚荣又透着不甘心的上进,也来源于那个家庭,她在小事上是世俗而功利的,是落地于生活的,在大事上却是看透的,懂得认命和安份守已,但在大方向的选择上不够智慧。所以她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我王琦瑶在小事上是最最精明的,但是大事上却总是犯错,而且一错就是大错”。

这样的高起点,或者说,在起点时走岔了一些,遇到一个大转折的时代,也许还能扳回来,像她的女友们那样找个老实人嫁了,过上按部就班的生活,可是她没有。她身处闹市般的弄堂,却离群索居,她仍然貌美,虽然是内敛着的。可供选择的相亲对象只有教书先生,她却像被养刁了胃口,仍惦念过去的光影,也成了可供别人短期悼念的一点旧情和光影。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吸引力法则,在这期间她结识了严师母、萨沙、康明逊等人,这些人出身家第不俗,可都有些失意,也是对命运做不了主的。都是经历些事的利益中人,除了生计,感情也变成了你退我进的旁敲侧击和周旋,其实没有女人会喜欢这样的。三十岁的王琦瑶在面临人生的又一个岔路口时,她仍是选择了岔路。也许主路和岔路并没什么分别,只是选择不同因而风景不同而已,仅有的区别就在于走岔路更辛苦些。也许王琦瑶不够爱她自己,也许是因为看得太透,也许是因为不甘心。她在不可能结婚、没有将来的无望中开始了一段感情,并怀上了孩子,最终生下了她后半生唯一的亲人——女儿。

她的女儿很普通,跟她像姐妹,也像仇人,有时还像竞争对手,都不如外人知心。王琦瑶跟女儿的朋友们做朋友,尽力为女儿谋划工作和爱情,仍是孤独着的,带着旧光影,和旧时摩登。太孤独了,也太识趣了,让女儿的同辈们都心疼她的可怜。尤其是在女儿女婿出国后,那内心的孤寂是可以摧毁优雅的,她结识了“老克腊”和长脚,一位让她想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可终究用黄金都换不回,一位让她碧落黄泉,只为换来几块金条。这个结局看似随意和偶然,其实都是故意和用心的——在了无生趣处寻了个去处。

蒋丽莉是王琦瑶的女友中持续来往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是受王琦瑶半世的牵连,这种牵连是错结纠葛的。蒋丽莉家境殷实,父亲是富商,在外另立家室,长年不着这个家,母亲是父亲的发妻,是个愚钝的人。有优越的物质,却没有可以沟通管教自己的长辈,而自身又看了很多爱情小说,因此蒋丽莉长成了任性叛逆极端和梦幻的性格,这个性格可以说是毁了她的一生。她对朋友热心过头,她苦恋程先生,她跟不喜欢的人结婚,她狂热申请入党,而对自己小家的经营极其冷漠。她一辈子无论是做人行事,还是结婚交友都是走在狂热和冷漠的两极,好像从不知中庸为何物,也有一派天真在里面,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情商极低的表现。这也是她早早就得了肝癌的那个因。

严家师母比王琦瑶长几岁,是个活得很明白、得乐且乐的人,她与王琦瑶之间的友谊很有意味,像个酒肉朋友、牌搭子,话说了很多,但都不说尽,重要的都不说,时而攀比较劲,时而围炉夜话,比亲人还亲,其实都只是凑在一起取个暖,一个风浪过来就各自散开,再过个十年半载,也许还能凑到一起说上几句,彼此都成了故人。“女人的友谊其实是用芥蒂结成的,越是有芥蒂,友情越是深”,这话虽并不完全认同,却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接下来该说说王琦瑶碰到的男人们了。人生的开头时碰到的人也许不一定能陪着到永远,但那纯那真却是永远的,影响也是永久烙在心底的。程先生就是王琦瑶开头时遇到的人,是众多待嫁少女及其父母争抢的婚配对象,因为他会是个“梳分头、夹公文皮包,到洋行去供职的家有贤妻的规矩男人”,而且他本人有主业,还有副业,副业是个新巧摩登的玩意——摄影,因此尽管他没谈过恋爱,却有种阅尽美人、千帆过尽的心态。可他还是遇见了王琦瑶,而王琦瑶只是把他当成了无可奈何时或可供选择的退路。他痴心一片,无可动摇。或者说在中年王琦瑶那里,他还是有机会的,他也是这样幻想的,可他幻想的应该不止是“在一起”,而是“相爱”。所以当他最终确定那个他爱了半生的人对他只有感激时,他就决定再不出现,栖居在城市的高楼上,与世隔绝,直到一个夜晚命运要他像一片树叶一样,从高楼上坠下。

康明逊这个人就像作者对他的着墨一样,一开始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接着色彩淡去只字不提,注定是个过客,除了给王琦瑶留下个非婚生女——薇薇。康明逊是二妈生的,却跟大妈亲,对父亲、大妈、大妈生的姐妹都有求必应、服侍到位,因此是个在利益圈中打滚、心里很有计量的人,也是个自私软弱的人,但心思细腻,让女人感觉很贴心,像可着心剪裁出来的一样。王琦瑶之所以也能吸引到他,也是因为王琦瑶身上保留的旧时代的'韵味。TA们虽然年纪都不大,却都像前朝遗老那样,寻找那点怀旧的情结。利益计量地多了,爱情就少了,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一样,这样的两个人的相守得需要大时代的倾城造就,少一点都不成。就像严师母得感谢新中国的政权让她老公不能名正言顺地纳妾一样。

老克腊并不老,却是王琦瑶晚年灰暗孤寂生活中的一小抹亮色,虽然有些闹心,但毕竟能让死水微澜。两人年龄相差四分之一个世纪,一个念旧,旧是芯上的底色,一个怀旧,旧只是表面的装饰色;一个身怀底蕴,一个想探究底蕴。两人会短暂的靠近,会产生共鸣,但毕竟本质不同,那种共鸣也只能是隔着时代的河岸观火,思想也许可以相通,生活却无法相通。寂寞是深重的,不过是想找个人来陪,却在你来我往中变成好莱坞大戏的节奏,自己也当了真,演起了爱怨痴嗔,原来女人一把年纪也会天真,都是寂寞惹的祸。因寂寞产生的感情都是虚妄的,只会落得个更加凄凉的下场。但又不禁假想:如果王琦瑶老的只是面容,不是心,又或者王琦瑶老的是心,而不是面容,那能不能留住年轻的老克腊呢?

《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唐玄宗人物形象

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唐代]的绝世佳人杨玉环降生于西蜀。21年之后,唐玄宗幸骊山温泉宫初见杨玉环而为其姿质丰艳,倩盼警颖,举止闲冶所倾倒,立即度为女道士,居住太真宫。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册封玉环为贵妃,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帝王与后妃的爱情悲剧故事。它竟是唐王朝由盛到衰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既是那么哀艳动人,而又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无论古往今来的人们怎样评说,但都承认杨贵妃是中国历史上女性美的典型,正象富贵艳丽的牡丹体现唐人的审美观念一样。

杨贵妃祖籍弘农华阴(陕西华阴),后来迁居蒲州(山西永济)。其先世都是高级官员,曾祖父令本也还作过金州刺史,此后家道衰落。父亲玄琰任蜀州司户参军。蜀州在西蜀,辖晋原、青城、新津、唐兴四县,州治晋原县,即今四川省崇州市。司户参军是州里主管民户的佐吏,属初等职官。杨玄琰大约于开元初年在蜀州供职。历史文献中有贵妃“父玄琰,蜀州司户”的记载,但只有宋初学者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较详谈到贵妃的出生地:“父玄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尝误坠池中,后人呼为落妃池。池在导江县前。”[唐代]导江县即今都江堰市聚源镇,与蜀州接邻。导江县前的落妃池,在今都江堰市聚源镇导江村,遗址犹存。池呈圆型,较小,占地1亩多。周围是肥沃的农田,金黄一色的稻谷;池边有一卷当地人称为“水东瓜”的树木,芳草如烟,青苍葱茜,景色秀美。贵妃在孩幼时喜爱在池边玩耍,不慎落入此池中,于是这个小池因而有名了。后世文人杨慎有诗:

妃子池莲玉女房,温柔元近白云乡。

光涵三千顷,润及华清第一汤。

王培荀亦有诗云:

入水明珠色满池,先教玉液洗凝脂。

海棠未破东风软,可是华清出浴时?

诗人们都联想到这个小姑娘后来在华清宫温泉赐浴,初承恩泽之事,似乎早有征兆了。落妃池附近有一座杨家院子,相传就是当年玉环住家之处,被称为“杨妃宅”。可以推测:杨妃宅即是杨玄琰任职蜀州时之住宅,玉环当是在此出生的。沃野千里,物产丰饶、景色秀媚之川西平原,钟灵毓秀,不知多久的积聚才诞育了一位绝世佳人。这可能有一种神秘的文化原因。

大约杨玄琰在女儿几岁时便死于蜀州,故史称“妃早孤”。叔父河南府(河南洛阳)士曹杨玄敫收养了玉环。她在这新的环境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七岁时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被选为玄宗皇帝之子寿王的妃子。命运的安排特别巧妙,玉环终因“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又成了玄宗的贵妃,得到了创立盛唐基业的一代帝王的真正的爱情。唐玄宗由政治修明变为昏庸荒淫,唐王朝由盛世转入衰败,安史之乱的战火蔓延,皇室入蜀逃难,这一切的社会重大责任,如果都由杨贵妃来承担,未免是过于夸张而且非常不公允了。杨贵妃不具备武则天那样的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品质,她仅象一般女人那样追求爱情和虚荣,努力享受人生的幸福。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皇室一行避难入蜀,途经马嵬驿时,六军不发,虽然太监高力士

说“贵妃诚无罪”,然形势所逼,玄宗只得命高力士于佛堂缢杀贵妃。可怜她才三十八岁,竟香消玉殒了。玄宗入蜀后禁不住痛苦地思念贵妃。后来文人杨慎猜想玄宗行宫见月之时,是否知道蜀中尚有落妃池遗址,他说:“不知见月行宫夜,曾梦芳魂此水傍?”很可能玄宗并不知道蜀中有个落妃池,如果知道,也许他会去悼念一番的,远胜升天入地去寻觅芳魂了。杨贵妃自幼年离蜀中后,再也没有回到她的出生之地了。她真是“祸水”、“尤物”或“妖姬”吗?百年以后唐末战乱,唐僖宗又象玄宗一样率领皇室入蜀避难,当回经马嵬坡时有感而赋诗云:

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舆幸蜀归。

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

僖宗早已代杨贵妃诉说了冤魂的不平之恨了。 长恨歌 ⊙[唐代]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简析

本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实的。诗写于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诗人正任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有一次和陈鸿、王质游仙游寺,经王提议,与陈鸿相约将当时正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玄宗和宠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写成《长恨歌传》,白写了这首诗。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