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观沧海》的优秀教案

求学站 人气:6.18K

导语: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在《观沧海》这篇诗歌的教学中,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观沧海》的教学方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古诗《观沧海》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古代诗词有关知识,积累“澹澹、竦峙、萧瑟、以”等文言词汇。

2.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

3 品味诗歌语言, 体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

4 培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5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古诗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赏析歌诗氛围。

2.培养学生再造想像能力和联想能力

3、体现少教多学原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选两位学生分别从影视作品,史书记载来讲自己了解的'曹操,(板书课题:观沧海 曹操)

二 、明确学习目标

 三、运用诗歌朗读七步法学习这首诗(方式: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

自学指导 诗歌朗读七步法1、感知性朗读,知人论世、2、 模仿性朗读,学习技巧,

3、体验性朗读,感知语言及情感、4、感悟性朗读,感知意象意境、5、熏陶性朗读、感受语言及技巧美。6、表演性朗读,再造想像、7、竞技性朗读,背诵展示,(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扎实的诵读训练。)

四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感知性朗读,知人论世、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或默读,或大声朗读。

说说自己读完这首的感受

明确:观,观看,看,浏览。沧海泛指大海。

方法 看作者,联背景。

2、请同学评价读诗效果,谈谈自己的见解

(二 ) 模仿性朗读学习诵读技巧

教师朗读示范后补充:

------- 明确:从节奏、读音、感情基调等方面入手。

方法 审标题,明内容。朗读这首诗:去体会诗人在成功时登高远眺,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那种豪迈之感。

特别注意朗读节奏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学生展示方式: 男女生分别 展示

(三)体验性朗读感知语言情感、

一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方法,找诗眼,解情感。感受语言美

体会诗人在成功时登高远眺,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那种豪迈之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以:连词,来。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全班集体朗读一遍,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这首诗的大意。(1-2位)

观,是全诗的诗眼,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无“观”也就无以下的内容。)

情感: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及豪情。

(四)感悟性朗读感知意象意境、

方法 找意象,品意境 ,明主旨。

教师点拨 .知识铺垫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