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 品读赏析(通用6篇)

求学站 人气:4.82K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骆驼祥子》 品读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骆驼祥子》 品读赏析(通用6篇)

《骆驼祥子》 品读赏析 篇1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选自《骆驼祥子》

这是骆驼祥子里的最后一段,这段描写的祥子让人感觉出一股堕落、没有信心、绝望、失败的感觉。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北京车夫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如果直接读文章最后,有谁会知道,祥子曾经是一个正直老实的人,善良而又淳朴,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祥子是北京当时最要强的头等车夫。而出于当时旧社会的黑暗和对善良淳朴劳动人民的剥削,多次的磨难,终于使祥子不再坚强,沦落为社会的垃圾。

读完这本书,每个人都会为祥子这个人物惋惜、遗憾与无奈。与此同时,也会不禁感到敬佩之情。毕竟,祥子曾经奋斗过,坚强过,反抗过,只不过后来还是没有战胜自己和黑暗的社会。或许有个人因素,不过这个结局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改变还是起着 或多或少的因素。人离不开社会,也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我认为,这本书前部分是积极的,激励人们为梦想奋斗,要有不放弃,坚持的精神。而结局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消极的祥子,借祥子这个人物,作者批判了现实的残酷、悲哀,旧社会的如此黑暗,以至于不让好人有出路。同时,也同情了当时被剥削的劳动人民。

在暑假读了这本书,从中体会到: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骆驼祥子》 品读赏析 篇2

片段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赏析:祥子为了“买车”而牺牲了许多许多,它用三年时间才买到它,当然激动不已,从他的语言、动作、想法上都可以看出他的心情。至于“祥子买车的日子也是他的生日”,虽说这只是个巧合,但可见老天爷在暗中帮祥子呢。读到这段话,谁都会为祥子的成功而高兴,给他庆祝。这就是老舍这个“人民艺术家”语言的魅力。

《骆驼祥子》 品读赏析 篇3

片段:外面的黑暗渐渐习惯了,心中似乎停止了活动,他的眼不由的闭上了。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忽然心中一动,象想起一些什么,又似乎是听见了一些声响,说不清;可是又睁开了眼。他确是还往前走呢,忘了刚才是想起什么来,四外也并没有什么动静。心跳了一阵,渐渐又平静下来。他嘱咐自己不要再闭上眼,也不要再乱想;快快的到城里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可是心中不想事,眼睛就很容易再闭上,他必须想念着点儿什么,必须醒着。他知道一旦倒下,他可以一气睡三天。想什么呢?他的头有些发晕,身上潮渌渌的难过,头发里发痒,两脚发酸,口中又干又涩。他想不起别的,只想可怜自己。可是,连自己的事也不大能详细的想了,他的头是那么虚空昏胀,仿佛刚想起自己,就又把自己忘记了,象将要灭的蜡烛,连自己也不能照明白了似的。再加上四围的黑暗,使他觉得象在一团黑气里浮荡,虽然知道自己还存在着,还往前迈步,可是没有别的东西来证明他准是在哪里走,就很象独自在荒海里浮着那样不敢相信自己。他永远没尝受过这种惊疑不定的难过,与绝对的寂闷。平日,他虽不大喜欢交朋友,可是一个人在日光下,有太阳照着他的四肢,有各样东西呈现在目前,他不至于害怕。现在,他还不害怕,只是不能确定一切,使他受不了。设若骆驼们要是象骡马那样不老实,也许倒能教他打起精神去注意它们,而骆驼偏偏是这么驯顺,驯顺得使他不耐烦;在心神最恍惚的时候,他忽然怀疑骆驼是否还在他的背后,教他吓一跳;他似乎很相信这几个大牲口会轻轻的钻入黑暗的岔路中去,而他一点也不晓得,象拉着块冰那样能渐渐的化尽。

赏析:累,他很累就是心里疲倦,感到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在黑暗中,他寂寞他无奈他有点害怕其实老舍就是想说祥子像行尸走肉一样在行走罢了,他的周围没有任何东西他没有未来。凸显了祥子的可怜啊,感慨的文字啊。

《骆驼祥子》 品读赏析 篇4

赏析: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的品质。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

然而在这个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为一个好人。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

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

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

最使祥子苦恼的,是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他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于他的关系,想方设法避开她。虽然比起大兵和特务,虎妞没有可以任意置他于死地的权力;他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在这件事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力:“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面几次打击更为严重的作用。

在这里,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的迫害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地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是全书最能表现出老舍特长的部分。

《骆驼祥子》 品读赏析 篇5

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的时候,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里来做工了。生活迫使他当了人力车夫,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不赌钱,咬牙苦干了3年,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这使他几乎激动得哭出来。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他幻想着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祥子每天放胆地跑,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不大考虑,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照样出去拉车。有一天,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他冒险把车拉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去。这些日子,他随着兵们跑。每天得扛着或推着兵们的东西,还得去挑水烧火喂牲口,汗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

一天夜里,远处响起了炮声,军营一遍混乱,祥子趁势混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天亮时,他来到一个村子,仅以35元大洋就把3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儿。一次,祥子突然病倒了,在一家小店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民国以后,开了这个车厂子。他在车租金比别人贵,但拉他车的光棍可以住在这儿。

刘四爷只有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女儿叫虎妞。她长得虎头虎脑,虽然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刘四爷很喜欢祥子的勤快,虎妞更喜爱这个傻大个儿的憨厚可靠。祥子回到人和车厂以后,受到了虎妞的热情款待。祥子把30元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希望攒满后再买车。

祥子没有轻易忘记自己的车被抢的事。一想起这事,他心中就觉得发怵。他恨不得马上就能买上一辆新车。为此,他更加拼命地挣钱,甚至不惜去抢别人的生意。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受了气,只待了四天就离开了杨家。

心事忡忡的祥子回到车厂已经是晚上11点多。刘四爷离开家走亲戚去了。涂脂抹粉,带着几分媚态的虎妞看见祥子,忙招呼他到自己的屋里去。桌上摆着酒菜。虎妞热情地劝祥子喝酒。三盅酒下肚,迷迷糊糊的祥子突然觉得这时的虎妞真漂亮,不知怎地,便和她睡在一起了。醒后的祥子感到疑惑、羞愧、难过,并且觉得有点危险。他决定离开人和车厂,跟刘四爷一刀两断。

在西安门,祥子碰到了老主顾曹先生,曹先生正需要一个车夫,祥子便高兴地来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和曹太太待人非常和气,祥子在这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温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去买了一个闷葫芦罐,把挣下的钱一点儿一点儿往里放,准备将来第二次买车。

一天晚上,虎妞突然出现在祥子面前,指着自己的肚子说:“我有啦!”祥子听后惊呆了,脑子里乱哄哄的。虎妞临走时,把祥子存在刘四爷那里的30元钱还给他,要他腊月二十七——她父亲生日那天去给刘四爷拜寿,讨老头子喜欢,再设法让刘四爷招他为女婿。这天晚上,祥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觉得像掉进了陷阱,手脚全全被夹子夹住,没法儿跑。

祥子一次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了饿晕倒在地的老马和他的孙儿小马。老马是一个有自己车的车夫,他的悲惨遭遇给祥最大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他隐约地感到即使自己买上车仍然没有好日子过。

祭灶那天晚上,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看光炮影之中夹杂着密密的小雪,热闹中带出点阴森的气象,街上的人都急于回家去祭神。大约9点,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一个侦探骑自行车尾随他们。曹先生吩咐祥子把车拉到他好朋友左先生家,又叫祥子坐汽车回家把太太少爷送出来。祥子刚到曹宅要按门铃时,便被那侦探抓住。原来这侦探姓孙,是当初抓祥子的乱兵排长,他奉命跟踪得罪了教育当局的曹先生。孙侦探告诉祥子说,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硬逼着祥子拿出闷葫芦罐,把他所有的钱都拿走了。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成了泡景,他带着哭音说:“我招谁惹谁了?!”

不久,曹先生一家离开了北平。第二天祥子只得回到人和车厂。虎妞看见祥子回来,非常高兴。刘四爷的生日很热闹,但他想到自己没有儿子,心里不痛快。加上收的寿礼不多,他指桑骂槐,把不满倾泻在祥子和虎妞身上。他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臭拉车的。更害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他的产业。要祥子滚蛋。虎妞并不买父亲的账,撕破了脸公开了自己和祥子的关系,并说决心跟祥子走。

和父亲大闹了一场后的虎妞,和祥子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子成了亲。婚后,祥子才明白,虎妞并没有真怀孕。祥子感到受了骗,十分讨厌虑妞。虎妞打算把自己的400多元体已钱用完以后,再向父亲屈服,承受老头子的产业。祥子认为这样做不体面,说什么也不干,坚决要出去拉车。虎妞拗不过他,只得同意。

正月十七那天,祥子又开始拉车,凭的是拉“整天儿”。拉过几个较长的买卖,他觉出点以前未曾有过的毛病,腿肚子直发紧,胯骨轴儿发酸,汗拍嗒拍嗒的从鼻尖上、脸上一个劲儿往下滴嗒,接钱的时候,手都哆嗦得要拿不住东西似的。他本想收车不拉了,可是简直没有回家的勇气。他感到家里的不是个老婆,而是个吸人血的妖精。

如今的“人和车厂”已变为“仁和车厂”。刘四爷把一部分车卖出去,剩下的全倒给了西城有名的一家车主,自己带着钱享福去了。虎妞听到这消息后,非常失望,她看清了自己的将来只能作一辈子车夫的老婆,大哭一场后,给祥子100元钱,买下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

不久,虎妞真的怀孕了。祥子拼命拉车、干活儿。祥子病倒了。这场大病不仅使他的体力消耗过大,而且虎妞手中的钱也用完了。为了生活,祥子硬撑着去拉车。虎妞的产期到了,由于她年岁大、不爱活动、爱吃零食,胎儿过大,难产死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逼迫卖掉了车,这样,他到城里来几年的努力全部落了空。

祥子要搬出大院了。邻居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来看他,表示愿意跟他一起过日子。祥子从内心喜欢这个为了养活弟弟而被迫卖淫的女人,但又苦于无力养活她们全家。看着眼已哭肿的小福子,祥子狠心地说:“等着吧!等我混好了,我一定来娶你。”祥子又在雍和宫附近的夏家拉上了包月。年轻的夏太太引诱祥子,使祥子染上了淋病。

病过之后,祥子几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身量还是那么高,可是那股正气没有了,他不再要强了。刮风下雨他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一歇就是两三天。染上了抽烟、喝酒、打架的陋习。对车座儿,他绝不客气,讲到哪里拉到哪里,一步也不多走。在巡警眼中,祥子是头等的“刺儿头”。

冬天的一个黄昏,祥子在鼓楼前街拉着一位客人向京城跑。后来才发现这人原来是刘四爷。他把刘四爷赶下了车,感到出了一口恶气。

祥子没有办法,又找到曹先生家里,把自己的一切告诉了曹先生,要曹先生给他拿主意。曹先生要祥子回他这儿拉包月,答应让小福子来曹家帮忙,还同意让出一间房子给他们住,祥子心里充满了一线希望和光明。祥子带着这个好消息去找小福子,可福子两月前因不堪娼妓的非人生活上吊死了。

回到车厂,祥子昏睡了两天。他没有回到曹先生那里去。他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将就着活下去就是一切,他什么也无需再想了。

《骆驼祥子》 品读赏析 篇6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就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从乡下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最后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开始他的新生活,改变他的命运。经过三年的奋斗,他买了他的第一辆车,但不幸的是车在买后不久就被抢了。不过祥子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梦想,他又开始计划他的第二俩车。可不行永远跟着祥子,经过三次拼搏,祥子还是没能实现他的愿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在小说的最后,勤劳善良的祥子被现实的残酷黑暗改造成了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文学风格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包括的范围十分的广泛,但不论是哪种意义上的文学风格,最终都是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文学风格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是作家刻印在自己作品中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标记或徽记。同时文学风格的形成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骆驼祥子》中突出的京昧特色

《骆驼祥子》中不管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都带有浓郁的北京味儿。特别是环境的描写具有浓郁的古都风情。老舍在作品中对老北京城的胡同、大杂院的详尽的环境描写让我这个从见过老北京的人也能从书中的描写想象出老北京城的样子。而且老舍在作品中以祥子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了当时北京社会的各个角落,西安门大街刘四爷的人和车厂、电影院以及它附近经常聚集人力车夫的小茶馆,车夫的生活圈子和大杂院的生活,还有祥子在拉车时所呈现

在我们面前的那一条条详细路线及路边具有背景特色的景物就是老舍对北京熟悉了解的具体体现。

以祥子为代表的车夫们在拉车时的动作、神态、心理上也体现出强烈的京味,“他们的拉车姿势、讲价时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这句话就及其准确的反映了年长车夫的心理。其中描写祥子与虎妞结婚时具有地方特色的婚礼以及婚礼的筹办都是北京的民俗文化的体现。

全书的描写在语言上的京味特色是最突出的。老舍的创作喜欢用北京的口语。俗语,充分依赖白话文。《骆驼祥子》中,不管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的对话,再到肖像、景物、心理的描写,用得都是北京口语。这些京韵京腔的北京风情的使用使得全书语言通俗、浅显易懂,明白晓畅。同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的语言质朴、简单,没有进行大量华丽的修辞与描写。书中没有生僻字,而且在用语上注重现代白话文的用语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么的.阅读,这也是《骆驼祥子》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虎妞虽然不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可是她的出现与我们的主人公祥子的命运有着极大的关系。虎妞就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的形象,在她的身上充满了生活味,她有着北京人不服输,不屈服的性格,但又有着老北京人爱攀比、重享乐的恶习。

二北京文化对老舍创作《骆驼祥子》的影响

老舍是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北京底层的生活环境中长大。这也就使得老舍从小就与北京城里各种底层人物都有了接触,也对北京城里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北京的环境有了十分详尽且独到的了解,这些都为老舍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同时也使得老舍在塑造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时能够得心应手,并帮助老舍将祥子塑造得满、形象、生动。祥子最初只是一个由于在乡下生活不下去的贫苦农民,怀着对明天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并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自己现状的单纯的人。可在老北京这个黑暗的大染缸里,祥子最终也没躲过被改造的命运,他在经历了买车、抢车等会一系列事情之后,梦想破灭了,他也就开始游戏人间、挥霍生活,为了钱而出卖他人,堕落成了城市的垃圾,变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祥子的命运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密不可分,老舍通过对祥子命运的描写,深刻的揭露了旧中国军阀统治的黑暗。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使得老舍在创作上一直取材于市民生活和老北京的人、景、物、事上。创作源于热爱,创作源于生活。老舍对老北京这个是自己家乡的地方有着浓厚的感情,对老北京各个阶层的人有着深入的了解,这也是老舍在创作上一直以北京人北京事为主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大家都从不同的侧面以一个知识分子居高临下的观察和写过人力车夫这个职业,但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却从借对人力车夫这个职业的生动描写扩大到对整个广大的下层劳动人民的赞美或同情。这也是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老舍对社会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后对老北京下层百姓现状的描写,老舍用他多年来的思考和观察深入到社会底层,深入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描写了一个车夫的你内心和命运。因而北京文化是老舍作品京味特色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骆驼样子》中的悲剧色彩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就是“将人生又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骆驼祥子》中的悲剧色彩首先就体现在祥子命运的悲惨上,一个正直热情的大好青年就在哪个混乱的社会中被社会给“吃了”,祥子从农村带出来的勤劳坚忍、不放弃的品质以及人性中的善良等各种好的品质都在这个黑暗的现实社会中被毁灭,一个好好的人因为社会的黑暗而堕落,不知是祥-7--'~悲哀还是这个社会的悲哀。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军阀间为了抢夺利益而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处于社会底层的祥子等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辛。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是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本。

祥子的命运悲惨还体现在祥子与虎妞的婚姻上,祥子与虎妞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祥子可以算是被逼的。按箱子的理想,他是希望到乡下去找一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作的姑娘”。而且,在祥子简单的思想里,他认为耍“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上车,娶上老婆,这才正大光明”。但最终是祥子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与虎妞结婚了,这也加速了祥子悲惨命运的进程。因为与虎妇结婚后,祥子得听虎妞的指挥摆布,因而祥子的生活信念和独立自由的生活理想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祥子在婚后的生活是十分不如他的意的。虎妞不仅在经济上控制祥子,还想在精神上控制祥子,这让祥子感到十分痛苦。同时也让祥子感觉到他想做一个独立车夫的梦想愈来愈渺茫了。而祥子与虎妞真正悲剧则是在虎妞难产死后,祥子为了安葬虎妞卖了他的车,这

不仅使得祥子在经济上破产了,而且还是祥子的生后勇气大大的消损。而大杂院的小幅子的自杀则让祥子对生活彻底绝望,也使祥子迅速的堕落下去。其实这种悲剧是现实社会造成的,现实的黑暗不得不那些城市贫民放弃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愿望,不得不走向堕落和毁灭,老舍塑造的以祥子为代表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市民世界有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悲剧色彩。

总的说来,《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体现了许多老舍先生的文学风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