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升初有哪些新的变化

求学站 人气:1.2W

小学升入初中就读是不需要升学考试的,大多为免试就近入学,但是民办初中和部分公办重点初中依然举办小升初的升学选拔性考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成都小升初有哪些新的变化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坚持四不变

01、坚持免试入学、就近入学原则不变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制定各校招生计划和服务范围。要求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选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02、坚持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体制不变

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实施细则;加强市级统筹,统一招生入学平台、统一招生入学日程、统一招生录取、统一公开信息,规范招生行为,严肃招生纪律。

03、坚持公民同招、公民同权的要求不变

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互不享有特权。公办学校实行划片入学或划片电脑随机录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04、坚持公办保底、民办选择的导向不变

保障所有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均有一个公办学位;每位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可自愿选择填报一个民办学校志愿。

实现四转变

01、从覆盖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转变

落实“人才新政”,强化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在已落实保障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双集体户子女、港澳台籍和外籍少年儿童就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成都市单集体户子女、持旅行证适龄儿童少年纳入我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保障范畴,推进常住人口义务教育保障全覆盖,让招生政策更有广度。

02、从关注适龄儿童个体向关注家庭多子女转变

根据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充分考虑为家长接送双胞胎(多胞胎)、多子女提供便利,明确提出双胞胎(多胞胎)子女参加电脑随机录取时,家长可自愿申请“双胞胎(多胞胎)绑定”电脑随机录取。因公办学校多校划片电脑随机录取导致多子女可能就读不同学校的,家长可提出申请其他子女与已入学子女就读同一学校,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参照家长意愿统筹安排,让招生政策更有温度。

03、从广泛政策宣传向精准宣传转变

加强舆论引导力,除继续通过官宣、主流社会媒体、“五进”等进行政策宣传解读外,为强化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明确提出:幼儿园、小学要通过班会、家长会、家长微信群(QQ群)等多种方式,分别向在园儿童家长、在校学生及家长讲清楚小学一年级和小升初招生入学政策,让招生政策更有效度。

04、从强调双方权责向界定五方权责转变

提高治理水平,营造良好教育生态。《通知》与《成都市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构成较为完善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不仅仅强调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义务教育学校的权责,也明确界定了培训机构、校长和教职工、家长权责,引导相关各方共同参与监督管理,让招生政策更有力度。

相关资料:成都小升初面试技巧

成都民办学校开始外地生的招录面试,尽管学校已经公布了面试办法,但很多家长还是月朦胧鸟朦胧。对于很多小升初考生来说,作为人生第一次的面试,又该如何应对呢?部分民办学校的负责人,为小升初面试支招。

“必答题”1:自我介绍——考察孩子的思维、口头表达能力

让孩子做个自我介绍,这几乎是每个学校面试的第一个问题,孩子的举止是否落落大方,普通话是否标准,口头表达能力是否强,这个“印象分”显得特别重要。

“腹有诗书气自华。”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招办主任汪晨曦表示,从孩子的言行举止就可以考察孩子的素养。孩子在介绍自我时,一定不要千人一面,要把个性特长展示出来。此外,不排除学校要孩子介绍家庭成员、名字来历等,申请国外大学时,很多学校的“小作文”,也要求考生介绍自己名字寄托的寓意。

这样的自我介绍,刻意“背诵”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说不准考官随时会“追问”,这种追问因人而宜。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孩子千万不要穿名牌,夸大吹捧,一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做到阳光积极向上。家庭教育有积极影响的考生,在自我介绍时,显得更有优势一些。

总之,自我介绍时,一个阳光自信、活泼开朗的孩子,一定会征服评委。

“必答题”2:语文数学素养、英语口语也在考察范围

虽然明令不准动笔,但并不影响学校会关注孩子的学科学习能力,而小升初考生,主要涉及的就是语文、数学以及英语学科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比如实外,会考察4方面的内容,即语数外学科知识、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综合才艺,语数外学科知识排在第一位。而棠外的语文素养和数学素养,分别占了30%的分值。

语文方面,阅读显得特别重要,孩子最近在看什么书,能否说出个一二三来?四大名著孩子看过没有,想给大家推荐什么书?有没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和疑惑?语文素养更多考察孩子平常的积累,以及综合的理解力、分析力和表达力等。

虽然不能摸笔,但可以考察孩子“说数学”的能力,给一道题,让孩子说一下解题思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说得出来,肯定就做得出来。比如拿一张纸,随机折个图形,告诉边长,让孩子求面积或体积,考察孩子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正确性。

对于英语学科,可能要求孩子用英语做个自我介绍,或者介绍自己的家庭。当然,有的学校可能让孩子读一段英语课文,进而考察孩子的英语口语能力。

“加分题”:孩子有爱好、特长

死读书的孩子,不喜欢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的`孩子,是没有出路的,这越来越成为各个学校的共识。七中实验学校还要考察孩子的立定跳远,看孩子的身体素质是否达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喜欢旅游、做公益活动的孩子,会受到学校的青睐。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哪些文化差异?等等。

除了看“本本”外,孩子现场的特长展示,也属于加分题:音乐、绘画、球类、乐器类。喜欢艺术的孩子,个人修养也会比较高,也更有灵性,家长懂这个道理,学校的老师更明白。

有一道“加分”题,容易被家长和考生忽视,那就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现在的孩子,哪一个不聪明,为何最终成绩相差很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会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过程中,孩子的言行举止都会被记录。有的学校还会让学生进课堂,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孩子是否有礼貌、上课时是否专注、记的笔记字迹是否工整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