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长走访民情日记范文

求学站 人气:2.38W

在今年开展的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中,我局全体班子成员先后九次来到葛集镇白蜡园村,入户访谈266人次,发放联系卡240张,发放审计政策宣传材料300多份。在走村串户、进企入园、与群众拉呱闲谈中,访民情、听民意、增感情、办实事,通过边访、边查、边改、边立,许多问题得到解决,许多基层情况和困难被反馈上来。我们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审计局长走访民情日记范文

白腊园村位于砀山县葛集镇北部,葛套西北角。白蜡园作为一个村子,有些历史了。白蜡园曾经到处栽植白蜡条,得了这样一个名字。在他们那里,用一种灌木给村子命名,少。白蜡园是一个唯一。目前,该村下辖14个自然村、29个村民组,人口7860人,其中党员190名。全村耕地面积13720亩,人均1.73亩。主导产业是大棚油桃、红富士苹果、软籽石榴、银杏等,种植面积13000多亩,是全国连片面积较大的无公害设施栽培基地,油桃、银杏生产及销售集散地,是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示范村、安徽省十佳生态村和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据一位年长的村民介绍,白蜡园土地肥沃。那里长的大豆、长的绿豆总是比别的地方更丰收。八零年前后,白蜡园的学生带的窝头总是杂面窝头,混合着麦面豆面玉米面红芋干面等,香。比其它村子的学生,比如杨寨、土山,要好一些。杨寨土山的学生带的窝头漆黑,是纯粹的红芋面的,吃起来难吃。因此,白蜡园那时算是富裕的。可是,白蜡园的小伙子依然打光棍。那里活重,下雨后路泥泞不堪,双脚踩下去,踩成一个泥疙瘩。白蜡园里的姑娘眼界高,嫁人要嫁吃硬本的,那时白蜡园人把城市户口叫吃硬本的。

二十多年前,县里有个老吴,来白蜡园蹲点。老吴说:“这里适合种苹果”,老吴动员大家种苹果。当时白蜡园的老人开始还嘀咕:“奶奶的,种庄稼的,不吃了”。不过,年轻人说好。年轻人说苹果树上结媳妇呢。年轻人想媳妇。白蜡园从此就成了苹果园。红富士,那时是新品种。比起园艺场的红香蕉、国光、金帅、元帅,好吃又好看。结果几年以后,果然发家。红富士开园价格4元一斤。那时钱还值钱呢。果然,白蜡园媳妇有了,白蜡园盖小楼娶媳妇。

近几年,白腊园村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划,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强了,能确保不再发生大的水涝。由于气候变化,白腊园村连年遭受大的水灾,大批不耐涝油桃、苹果、银杏树被淹死,导致村农业生产严重下滑,村民收入急剧下降。为彻底解决水患问题,2005年以来,全村共筹资80多万元,完成沟渠开挖860米、疏浚5000多米,通过多方努力,基本疏通了大水外排通道,为恢复该村水果生产,提高种植业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建起来了,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为改变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水果产品质量、创立优质果品品牌,经细心研究、精心筹划、科学决策,白蜡园村以周占宏等为主发起设立砀山县宏远水果专业合作社,共有入会社员100多人,募集资金近百万元,建立了水果修剪队、打药队等专业技术和生产服务队,广泛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三是农业支柱产业提升壮大了,培育了农业新产业,拓宽了农业增收渠道。2007年初,该村经过多方努力,共筹资50多万元,新购进20万棵优质油桃、苹果和软籽石榴品种,对传统品种更新换代,并培育新的水果产业,目前基本形成大棚油桃面积3000多亩,苹果8000多亩,银杏200多亩,软籽石榴200多亩,其他水果2000多亩的水果产业新格局。以发展果草牧沼菌生态循环农业为目标,该村大力推动养殖业的发展,积极组织村民了解外地经验、学习外地做法,使养殖业在近两年得到较大发展,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重点户每个家庭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村民们这样说,白蜡园有能人!老吴是能人,老吴离开白蜡园后,刘瑞莲是能人。刘瑞莲去过县里去过省里去过北京,去过白蜡园人想也想不到的许多地方,刘瑞莲就有了眼界。刘瑞莲只是一个女人,刘瑞莲却是一个有眼界的女人。她知道白蜡园该做什么,她在苹果园后种植大棚油桃,她让白蜡园人栽植白果树。那些油桃树,那些白果树,也远走他乡,白蜡园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白蜡园。白蜡园不再是产白蜡条的白蜡园,不再是只知道土里刨食的白蜡园。

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这个村现在已建立了430多套生态居民生活小区,硬化村道23000多米,拓宽改造道路11860米,修建绿化带6800平方米,打380米深水井2眼,修建自来水管道150000多米,修建排水管道8000多米,改造卫生厕所150多所,建公共厕所15个,沼气池200多户。全村电话入户率达98%,宽带入户率达到15%,电视入户率100%,自来水入户100%,新建村级农家商店24个,村级卫生室2个,图书室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体育广场一处,生态公园一处。村民走上了水泥路,住上了小洋楼,现在白腊园村社会经济发展,村民生活富裕,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地域自然条件的限制,在白蜡园村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党员结构老龄化,村务公开不全面、不及时,教育资源配置欠均衡,乡村文化设施落后,人火化后入棺再葬大操大办,惠农政策落实兑现有待整改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需要建议政府出台措施并加以引导,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宣传解释。这也是我们要经常进行“大走访”的初衷吧。

作为基层审计干部,平时具体工作与群众接触不是太多,通过大走访活动使我们有了深刻地感触。审计人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将其作为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通过“大走访” 倾听百姓诉求,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其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通过“大走访”重点关注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延伸服务链,提升服务水平,将其作为审计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项目计划更科学、更合理、更关注民生、更保障民生,确保审计项目实施更为百姓所需,更为百姓所想。只有走访群众,弯下腰来,沉下心来,用心聆听群众的声音,才会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与所需所求,才能了解真实情况,才能为审计提供最真实的素材,出具的审计报告才能更有底气、更有说明力。特别是对一些关乎民生的专项资金审计项目,妥善地做好走访,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才能真实掌握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受益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才能给出客观的审计评价,才能为领导提出科学的审计建议和意见。“大走访”是审计人从“账内”走向“账外”的一条重要捷径,是拓宽审计工作思维的一项有力举措,是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的一个创新方式。今后我们要将走访活动作为一项制度经常开展,做到从基层入手、微观着眼,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特别是在关注民生上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白蜡园成了一个崭新的村庄。曾经的大片土地上缓慢发展生息的白蜡园,到处是楼房,是水泥路,是玻璃窗,是自来水,是有线电视,是园林。记得一位赵姓的朋友,曾经在业余写诗。白蜡园的土地能够长出富裕,或许还能长出诗歌。记得一位王姓朋友,善吹笛,白蜡园还能有明月挂枝炊烟袅袅时的清脆的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