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七日游记事散文

求学站 人气:2.11W

原定与昌龙武结伴游三峡神龙架,因龙武突染病取消行程,后与胞弟计文前往。

三峡七日游记事散文

因为定于4月8日7点半火车站集中,所以先一天的下午,我们便赶到了西安,晚上住宿在水司车站对面小巷的《新雅招待所》,住宿费很便宜,二人间共计只有20元。房子虽然不大,但有电视、开水供应,卫生间也方便,食堂、购物就近,休息得差不多。

第二天(4月8日早)起床后,一看表,差不多快七点了。我们便匆匆忙忙地洗了脸,用了饭。因为早上乘客多,又堵车,我们心急如焚,等赶到车站,集合时间早过了。导游找我们,我们找导游,总算没有误事。

神秘的神农架

火车是硬卧,我是下铺。耽在窗口,可以一揽窗外无限春光。可惜隧道太多了,火车钻了一个洞,又是一个洞,异地的风光,硬是无法欣赏。晚上11点多钟,终于到宜昌站了。宾馆就在车站附近,大概是什么几星级的,还舒服,吃了点饭,洗了个澡,便入睡了。

第二天(也就是4月9日)7点多起床,然后集体用餐。8点多乘专车赴神农架。去神农架的路很长很陡。那是一个又宽又长的大峪子,峪子的两边都是双车道,临路两边断断续续都是房屋,有的临河耸立,有的依山造势,现代化的建筑居多。峪子里的水不是很大,但很清。一路上,汽车经过了很多闹市,记不清都是哪些了,只记得一个是王昭君故里,还有一个是木鱼镇什么的。看来这深山野林子里,还真够热闹的。汽车足足跑了四五个钟头的样子,才到了神农架的木鱼镇。坐了半天的车,也饿了。12点半左右集体用餐。午饭后又坐车,又是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神农架山麓。

据资料介绍,神农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83.6平方公里,海拔3103.4米,为华中第一峰,属国家AAAA景区。我们终于爬到了山巅,但四下望去,山外有山。这里古木参天,虽然不是夏天,但也遮天蔽日。山道两旁,桦树很多,但都不是太粗。山路的背阴处,还有积雪。山顶上有点冷,横七竖八地倒着许多树,看来都时间长了,有点原始森林的味道。这令我不禁想起自己72年在黑水峪修0702公路时的情景:当时我给民工灶砍柴,走出灶房不多远,就到了大森林。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原始森林!铁匠木树长得密密麻麻,而且很齐楚,粗者碗口一般,细者也跟胳臂一样。树下的落叶弄不清到底有多厚,踩在上面弹簧一般。倒下的大树到处是,大多数都腐烂了。见到有人来了,几个鹿似的小动物惊慌失措地跑。当然,神农架这里远没有0702那里的山原始:没有厚厚的落叶,没有鹿似的小动物。不过,山上的风景也很好,我们拍了许多照。下山的时候,我们顺便看了一下燕子洞。这是一个幽深而漫长的隧洞,很深很潮湿,黑漆漆的,大功率的手电,都显得小火星一样。里面有许多许多的燕窝,听说叫什么金燕。见有人来了,飞来飞去地叫。我们顺着导索转了一圈,冷嗖嗖的,地上有厚厚的一层冰。

神农架的又一神秘之处就是野人的故事。不过,那里的山太深了,路太远了,想找个野人瞧瞧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那只是个以口相传的“传说”,连专家都拿不准的事。一位徐姓的学者写了这样一首诗:野人是否有,至今无人知。若有真发现,当使世界惊。诗句雋刻在山下的一块巨石上,足见野人的事,是个猜不透的迷。

下午7点左右,回到了神农架旅社《再发大酒店》。这里虽然地处深山,但一点也不冷清。饭后我们在镇子上转了转,买了笔筒(陶制的,此后一直摆在我的电脑桌上)和一些其他的纪念品。在阵阵的松涛声中,我们休息了一个晚上。

神农架公园拜祖

第二天头站是游览神龙架公园。公园大而开阔,拾级而上,小径两旁,稀稀疏疏地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每一颗树下,都嵌着一块平平的石头,石头上都刻着人名,用红漆涂在字的凹处。猜想可能是谁植树,谁留名的意思吧。园中有一颗巨杉,高耸云天,八人合抱,才能合拢。树的下部,缠络着长长的红彩带。导游介绍说,这是当地人用来祈福的吉祥物。但在我看来,这些彩带,实在有点碍眼,有点大煞风景。

说来还真有意思,我们一行糊里糊涂地被园内导游“导”进了一座经室。20几个人分排两行,任几个和尚和尼姑摆布。人人双手合一,跟着一个年纪轻轻的、留着小平头的“和尚”念念有词。折腾了大半天,又让一个打扮得入时的小尼姑训操似的排着队引进另一座房子。小尼姑训练有素,可真有两下子。因为人多,队又排得长,行进速度慢,她的禅语说得一溜一溜的,连个重复的话都没有。我实在烦得紧,想找个机会溜,但秩序井然,实在不好意思脱身。第二个经室出口的两边,各摆一个大方桌,方桌后各有一位年轻的大师就坐。北边的那位旁边放着许多柱又粗又长的香,南面的那张桌上放着一个涂着混合漆的箱子,箱子顶部开了一道1×3(cm)左右长的缝。要出来的人队分两列,分别到两位经师桌前就坐。听经师指点迷津,预测你的福福祸祸。说的多是布施得越多,香烧得越高就会摘到好果子的话。北边就坐的人(放着高香的那边),大师为之祈福已毕,便递给他一柱高香,然后像搞生意似的跟你讨价还价。这柱在别处充其量只能卖三五毛钱的香头,在这里就得出天价了:少则一百二百,多则三千两千。南边的那张桌子虽然没放香,可是放了一个大大的布施箱,就是前文说的“顶部开了一道1×3(cm)”口子的箱子。这位大师还真有两下子,一阵喃喃的禅语之后,就有人把一百二百,三百五百的大票子放进这个“自动存款机”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存款”者还不少呢!

园内最雄伟的景观大概数神农坛了。我们的始祖神农氏高高地站在坛顶。拾级而上,台阶悠长而又悠长。我们的华夏氏能演绎至今,这悠长的台阶也许是个象征吧。上完台阶,我们还不能到神农氏身边,只能远远的望着。天下着小雨,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都显得雾茫茫的,一看时间,快到时间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下了山。

雨中游长江

这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比较舒缓,返回时我们还参观了神农架博物馆,午餐是在一个小镇上用的,下午5点左右返回了宜昌扬子江大酒店。因为时间尚早,便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同计文踱步长江岸边。远望长江对岸,隐隐约约的,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江中游轮穿梭,江岸春草如碧,花红似染。雨雾蒙蒙之中,自有一番诗情画意。在夷陵长江大桥上,我们拍了许多照。这里虽然不是安排的.景点,但在我看来胜过景点。

晚上能够在扬子江畔过夜,真有人生如梦的滋味。雨,淅淅沥沥的,越下越大。不大的时间我们便入睡了。

第二天,也就是4月11日,我们早早起了床,用过饭。在就近的码头登《云锦》号轮船进入长江。薄雾锁江,细雨如丝,一望无际的江面,连绵起伏的群山,使人的眼界为之一开。

轮船溯江而上,开阔的江面,浩渺的烟波,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忽然,在轮船的左前方,露出一块陆地。有点“芳草萋萋鹦鹉洲”诗意。船愈驶近,陆地愈是开阔雄伟。到了近处,才看清那是一处闹市。市区高楼林立,因为船底地高,看不清市区人来车往的繁华,但从一座飞架南北大桥上的繁忙景象看,那地方一定是很繁华的。这“鹦鹉洲”的那一边是滔滔的江水,还是连着南边的山,我无从得知。

很快的,我们的船便驶进葛洲大坝了,我猜想,那块陆地就该是葛洲了。据资料介绍,长江到此,分别被西坝、葛洲坝分为三江。各自承担泄洪、发电和往来航船三大功能。进入航道后,我们的船很快升高,直到与上游江面平。

过了葛洲坝后,夹岸高山,突兀眼前。雨,似乎更大了,江面上的落雨和微微泛起的涟漪交织在一起,有点诗的韵味。

云雾茫茫,

大雨落江,

远山扑朔迷离,

近水浩浩汤汤。

不算什么诗,但确实是当时的即兴所作。写出了当时的景,也模糊着我当时的感情。

雨渐渐小了,有点斜风细雨的味道。我们交了30块钱的附加费,到云锦号的舱顶去观光。突兀的山一座连着一座,令人目不暇接;穿梭般的游轮往来如织,令人眼花缭乱;清澈透明的江水昼夜不舍,使人浮想联翩。船行5个多小时的样子,到了“三峡人家”。

对于城里的人来说,这三峡人家,还怪新鲜的:长长的山间小道,有村姑摆渡、渔夫作业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瀑布从高高的山顶飞流而下,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可对于我们这些经常进山的乡下人来说,实在没什么新鲜的。去年暑假,我们结伴去过终南山赤峪沟的深处,那里的景色不亚于这里,甚至于比这里还清新自然。途中,我们还参观了大禹庙,景色一般,不过里面有许多人文景观。

参观三峡大坝

到了半后晌,我们上了江岸,坐了一段路的汽车,到长江大坝去参观。进入大坝前,做了些例行检查:全体乘客下车,挨个走过一个甬道,在出口,检察人员用一个类似球拍的东西在你身上照来照去,末了,然后放行。不过在我看来,这实在是装模作样。因为我们乘坐的汽车不在检查之列,乘客携带的物品都在汽车上放着,所谓的检查,连个例行公事都不算。之后我们又坐车,不一会,我们便到了三峡大坝。

在我的臆想中,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三峡,一定是一个令人惊魂落魄的雄伟无比的,就像毛主席所说的“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壮观工程。可咋看来,好像还不是那么回事。也许,我们站的地方不怎么样吧。我们跟着导游,上了185看台——为什么叫“185”,解释说,这里高出水面185米。看台像个美丽的公园,既可俯瞰周围一览无余的景色,也可供游人休息摄影留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台上翻开着的一本“大书”,足足有3×4(米)的样子。书是打开的,只能看当前页。上面大概记录着这跨世纪工程的事情吧,我们没有细看。

从看台下来,在江岸转了转,也没有什么出特的景观,然后乘车,回到了我们乘坐的云锦号巨轮。晚上正在和同舱的几个旅伴闲话,导游进来动员说:明天游小三峡,愿意去的交150元的外加景点费。不愿去的,留在船舱自由活动。我们想也没想,便交了钱。老实说,来趟不容易,今生大概不会有第二回了。反正到这里就是花钱的。

泛舟小三峡

第二天(4月12)早8点左右,我们换乘小三峡号观光大游轮驶入小三峡。进入小三峡后,给人一种眼界大开的感觉。两岸青山高耸云天,对峙而立。这里的山,显得高远而雄伟,面目清晰。山上的一草一木,历历可见。江水玻璃般的,透明发亮。水势澹澹,雄浑壮观。我们乘坐的小山峡号是一艘观光游轮。人坐船上,两岸景色一览无余。导游站在船头,指点江山:什么狮子山、象鼻山、玉女峰、望夫崖……几乎每一座山都有一个典古,都有一段传说。同来的人有一个同感:这小山峡,才是一个极致的景点啊!三峡一游,若不来此,那才叫遗憾啊。

大约到了12点左右,游轮泊在一个叫白马河的叉港。这里有一道向南通的大河谷,算是长江的一个支流吧。河谷宽阔而深邃,水也很清。那里停泊着许多小艇。我们一行人便分乘小艇,每艇限坐40人,向河谷深处游去。艄公是个很风趣的年轻人,他一边说笑,一边划船,讲些怪话逗人乐。他还准备了一套艄公的服装做道具,供你留影纪念。河谷很深,往返了40多分钟。这里没有江面的那种宽阔感,近在咫尺的高山,直插云汉,有一种“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压抑感。山上到处是悬挂着的瀑布,山涧急湍奔流,小猴子遍山是,它们有的牵着藤条打秋千,有的挂在峭壁上长着的小树顶上跳来跳去,一刻都不肯安静。在这儿我们还见到了悬棺,这些悬棺大多数“悬”在向阳的那一面山洞里(西边)。上下全是绝壁,不知是怎么弄上去的,当地人也说不清。

孤岛白帝城

下午返航,我们游览了白帝城。记得上午去白马河时,从这里经过。远远地望着,像是一座小小的江中绿洲。等来这里才发现,这还真是一座“城”呢。从江上到白帝城,要涉好多好多的台阶。城下停了许多滑竿,供游人享用。听导游讲:这白帝城下,原来也是一块绿洲。后来由于三峡蓄水,水位上升一百多米,这白帝城也就成了一座孤岛了。白帝城中,树木葱茏,庙宇一座连着一座。有几处商店,似乎还有人家,依在比较低的地方。城中环境优雅,江上不时袭来阵阵爽风,真是一个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在诸葛亮祠堂,有一副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三顾频烦天下计,二人晤对表臣心(?)上联是熟句,下联还没接触过。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想不到在这儿碰着了。我就立即默记着,并嘱咐计文也记着住。可晚上在船上笔记,又“丢”了!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就是现在写的这个“二人晤对表臣心”也不知道是不是诗的原句。

白帝城归来,我们又换乘云锦号巨轮,连夜顺流而下,等我们一觉醒来,轮船已经在“屈原祠”近处的码头泊岸了。

屈原祠之行是“三峡七日游”的最后一天(4月13日),也是最后一站。想不到这一天还开了眼界。在途径屈原祠的一个大剧场里(剧场设在船上),巴人小姑娘的表演唱歌声和几个年轻歌手的表演都非常出色。令人久久难忘,大有“绕梁三日”之感。从屈原祠下来,本想再去瞧瞧,但怕晚点误事,便匆匆地离去了。然后又乘船,行不多远,再换乘汽车,等赶到宜昌火车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

结束行程

第二天8点多钟返回西安。到西安城墙上去转转,是我的夙愿。我们寄存了行李,上了城墙,然后又去了兴庆公园,下午4点乘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