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求学站 人气:2.65W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目标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阶段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现状和教材的分析我设立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感受体验不同国家合唱作品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合唱的类型和编制。

能力目标:在学习合唱知识的同时,继续学习和巩固歌唱的基本要素,能尽量达到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重唱或二声部音乐作品的一个声部,并与其他声部融合。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演唱合唱作品,培养学生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歌唱模块中的第四单元世界之光中的一节,本单元在整册书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在巩固和学习其他单元的时候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是:

(1)本单元要选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唱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各自不同的风格;

(2)对比欣赏混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童声合唱的不同,归纳总结各自的合唱编制;

(3)“实践”一直是整个歌唱模块的重心,本单元要实践的是歌唱艺术中的“重唱”,也可采用二声部合唱训练;

(4)本单元还涉及到了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这一知识专业性很强,我们只作常识介绍,同时继续深化前三单元的歌唱基本要素。根据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我将本单元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完成前三个内容要点,第二课完成第四个内容要点,第三课排练一首歌曲《含苞欲放的花》,今天我要上的是第一课世界之光——合唱艺术,根据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设立如下:

重点:合唱的种类和编制

难点:独立完成重唱或二声部合唱的一个声部

关键:熟练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

三、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1、比较法:在导入环节里,让学生通过听辩比较四首来自不同国家的合唱歌曲,完成一道连线题,并感受体验各自的风格。

2、探究法:在合唱的种类和编制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书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知识的探究,并结合比较法,归纳总结合唱的种类和编制,并亲身参与混声合唱的编制。

3、讲授法:讲授法虽然是比较传统的授课方法,但是对于歌唱的要素和歌曲的排练过程中有很多专业知识,这些必须通过讲授传达正确的教育信息,让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并结合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学法模仿来完成歌曲学唱这一环节。

理论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要求:

1、体验。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比较。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势、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3、探究。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四、说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新课堂、新学法,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听辨导入2、欣赏与探讨3音乐实践4、才艺展示

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现代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它与人教版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但有所区别,人教版是侧重于新旧知识的衔接。体现的是立体图形体系的构建。从圆柱认识到计算表面积新授安排三课时。而“现小”教材侧重于空间观念的培养、体现的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新授课安排二课时,但是教学的重难点是完全一致的。无论是什么版本的教材,教师都要联系学生实际、自己实际、学校实际,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 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本着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价值,感觉数学有用。同时尽可能避免形式主义,形式一定要为目标服务。注意了联系生活的深入、慎重、到位。

三、 注重创设开放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兴趣入手,注重观察、操作与想象,让学生多交流、多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 运用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我校是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信息化教学示范校。现有教学资源丰富,可充分满足于教学,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是我们数学研究的课题。本节课相关动画、文字、图片资源30多条,恰当选择与应用非常关键。

说课稿 篇3

《乞巧》是人教社新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那是因为诗中有意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也就是意境互动教学策略,事实证明还是比较成功的。

1、借画面互动: 《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除了在课前加几个晚班搜索到了让我中意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配乐再现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2、借音律互动: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让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是我的初衷。在朗读在背诵在想象的时候,我本想选用经典名曲《阳关三叠》作为背景音乐,可后来又觉得学生难以从中体会到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重逢之喜、人间姑娘的乞巧之切。于是,我便用《西游记》插曲《女儿情》取而代之,音乐响起,缠绵悱恻,宛若将人带至几千年前的时空,怎能不激发起在座的学生、家长无边的遐想呢?

3、借吟诵互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是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课中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4、借想象互动: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学生大胆地向织女祈愿,启发学生吟诗明志,用说来体会诗人的志趣,体验乞巧的民俗,学生自己借诗咏志,借想象抒情怀。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作为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这是我此堂课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要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之处。

说课稿 篇4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读文言文,最当令学生明白同一个字而意义有古今之别,次则须令熟习常用之文言虚词,熟习常用之文言句式。此数者皆于读课文时训练之。训练得好,学生读课本以外之文言自能大体通晓。”我想这也是我设定本文教学的基本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学习起来不难,所以我精心设计了朗读这一环节来疏通文章。通过试读、齐读、听读、分角色朗读、现代汉语演绎等方式,不但可以令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更能平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

通过整理文言文现象这一个环节,可以使学生对本文出现的文言知识有一个了然,更可以使得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特别是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充分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知识。

而课堂问题探讨是我设置的第三个重要环节。这里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对人物思想和个性的把握,更有两篇短文中人物自身思想和个性的变化比较。这样的比较穿插了纵向和横向的对照,让学生不但对单个的人物性格有了解,更对两个人物之间关系有深刻的理解。

第四环节我安排学生课外文言文延伸阅读。《庄子送葬》一文既是对文言文知识的训练,又是对庄子和惠子两个大师风采的再次温习。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文章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比喻他和死者(惠子)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自此庄子的智辩、重欣赏、对外界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的'个性形象,惠子的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知识的探讨的个性形象清晰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所以说课外延伸阅读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结构上对本课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叶圣陶先生的话非常通俗易懂,对我们从事文言文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只要我们按照叶老的话不断学、不断教,那么学生的文言素养一定会得到滋润并不断提升。我想,以上就是我执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后的收获吧。

说课稿 篇5

课题是《戏曲大舞台》,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农远资源的应用五个方面说课。

首先,说教材。

《戏曲大舞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课。其目的是想让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去领略它博大精深的内涵,去欣赏它回味悠长的神韵,从而积累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热爱!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戏曲有关知识,学会把握不同剧种的特点并进行初步的戏曲鉴赏。

过程和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浏览网页,从丰富的戏曲视听及图文资料中,直观感受戏曲的特点。我将指导学生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表演法带领学生体验戏曲艺术之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确立为: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学习一定的戏曲知识。

教学难点为:体会戏曲富有文化底蕴的曲词,感受戏曲特有的艺术魅力。

第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戏曲知识的介绍,却忽视了直观感受和能力迁移对学生的作用。所以尽管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在学生头脑中,戏剧知识还是一片空白,更谈不上对戏曲的喜爱,去达到预期的欣赏水平了。为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我把课堂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将视听、图文资料制成专题网站,辅助教学,做到发挥网络资源信息量丰富的巨大优势,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出的:“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有关精神,再结合我们远程教学“模式三”环境下的各项要求,我把学法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屏幕广播实现的“群体学习法”;二是学生之间共享成果的“小组协作学习法”;三是采用问题引领和任务驱动来实现的“自主探究学习法”。我将通过对这三种学法的落实和指导,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充分发挥远程教学的特点,同时又要把这堂课上出语文课的特色与韵味,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所收获。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 问卷导入

在开始我会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方便快捷的交互平台,以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戏曲的认识与喜爱程度。 如有对戏曲有了解的同学,可让他试唱两句,调动课堂气氛。如果没有,那么今天大家就一起随老师走进戏曲天地,去领略戏曲的博大精深的内涵与独特的艺术之美。

在此我以问卷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之后课堂气氛的调动起到良好的铺垫。

二、 了解剧种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四部不同剧种中的经典桥段,让学生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戏曲种类。然后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当中分四组在老师整理归纳的网页资源中分别寻找这些剧种的图文资料,再派出代表总结归纳。并让学生在自学中试唱几句,体会各种戏曲唱腔的独特以及韵味的悠长。这一活动中,学生既欣赏到了各种戏曲,又领略到戏曲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三、 戏曲常识

综合考虑学生学情与戏曲特点,这一环节我将将主要介绍戏曲的行当、脸谱及虚拟性这三大特点。首先我会故意以“角色”这个词来提问,然后再点明角色是外行的叫法,在戏曲中我们称之为行当。再让学生在专题网站内去查找四大行当的特点及相关内容,这时远程教育设施及资源在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可在网络上找到相关内容自由浏览,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养成自己动脑思考的好习惯。然后我再用四大行当中的净行引出脸谱的知识,同样让学生在网上找答案,再用两个与脸谱相关的知识题来巩固学生对刚学知识的印象。脸谱颜色丰富,图案精美,学生学习中还能体会戏曲的画面之美。

关于第三点虚拟性的介绍,我将会展示一个字给大家“虚戈”。所谓“虚动干戈即为戏”,再配以一段三岔口的视频,让学生明白,舞台上即使没有千军万马没有山川河流,但仍可通过演员表演体现出来。

四、 品词学唱

“虚动干戈即为戏”这其实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它还有下联,便是“又加一点便成文”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我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认识戏曲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除了它优美的唱腔,华丽的服饰外,还在于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戏曲唱词工整押韵,优美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京剧中途《三家店》这一经典桥段,唱腔优美,唱词工整。引导学生发现唱词的工整押韵。另外,唱段中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孝文化.我们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在这节活动课中,我们不妨现场教同学唱这几句,通过学唱与品读来体会戏词中丰厚的思想文化内涵。以此为例,让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戏词,融入戏曲。

五、 珍视瑰宝

今天,我们看了戏,听了戏,演了戏,还品了戏,走进戏曲天地我们才发现,原来戏曲的世界如此的奇妙。我们应该珍视与传承我们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艺术瑰宝。然而课堂是有限的,语文学习的空间却是广阔的。大家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感受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展示“相关链接”。)布置作业。

以上五个教学环节,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主线,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注重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说农远资源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将远程教育资源合理运用能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它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悦,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快乐地栖居在课堂上。

总之,语文教学有着无限的魅力,网络资源更有着广阔的空间,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将会构建出理想的语文课堂。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课堂实录+教案+反思

片段一:听歌激趣,走进戏曲天地。

片段二:看戏猜戏,了解戏曲种类。

片段三:品戏赏词,体会戏曲意蕴。

片段四:模仿尝试,感受戏曲魅力。

片段五:课外拓展,热爱戏曲文化。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从结构上说,这篇文章属于总分总的结构。第1------3自然段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第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部分又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来写;第9------11自然段则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点。一方面,课文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方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了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这篇课文处于第四组中,这一组的主题是“珍爱我们的家园”,其学习要求是“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一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二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法

本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保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文,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逐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为了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更为了与教法密切配合,我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掌握,让他们自主学习,以情感朗读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填空 ( )的土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紧接着,我便直接揭示课题,与学生一起进入学习新课文的情境中。

(二)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主读文,并想想课文中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把相关的内容找出来,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初步达到“在读中体会”的学习目的。

(三)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通过上一环节的初步学习,学生基本明白:全文可分三部分。因此,本环节的学习任务便是抓住“神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土地的意识。在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部分作者用大量事实告诉人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并指导情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紧接着,我设计了“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发新一轮的探讨,让学生再次研读课文,自主感悟,使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最后,我还与学生一起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感受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第三部分的教学我出示这两个句子“①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②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土地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我还是用朗读来提升学生的认识。

(四)再读课文,突破难点

课文寓意深沉,内涵丰富,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如,我抓住“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任何降临大地上的事……孩子身上”“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这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生活事例和经验来理解,使教学的难点在学生深刻的体会中得以突破。

(五)拓展延伸,加深体会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本文的一个巩固。对此,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西雅图在转让土地的回信中要求白人们要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那么这里的人们做到没有呢?”此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兴趣,而这正是我的目的。于是我便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的《新课程学习指导》中的P29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加深认识与体会,巩固本文所学。最后,我还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我们自己的土地我们是怎样对待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让环保的意识深扎在学生的心中。

五、说板书

板书的设计应简单明了,能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课的板书我设计如下:

大地与人的关系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空气、动物 对土地的热爱

热爱大地 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