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理作文范文

求学站 人气:3.03W

亲爱滴同学们,我们为您精心整理了《关于哲理的作文》的内容,希望为您在这方面的写作提供一定帮助参考,描写哲理的优质原创文章,每片结尾还带专家点评。

关于哲理作文范文

关于哲理作文1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北风侵袭着萧索的街道,残雪堆积了一地的凄清,天色将欲垂暮,店铺家家紧闭。若非民居外亮红的一幅春联与窗口透出的几晕烛光,谁能想象这是中国最大的节日——除夕夜的情景?那,如果是这样呢:夜的大街光明如昼,精心装饰过的橱窗连成一片童话般的奇景,笑容满面的圣诞老人手捧一把红通通的糖果,远处飘来《平安夜》安详的歌声。当然,那些华丽的别墅此刻是安静的,谁愿在这狂欢的季节守在空荡的家里?

选择一个节日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人,一直过得太累了。

人类一向是恋家的动物,中国人尤其是。异地经商、他乡求学或是成了“宦游人”,都是中国人被迫离家的理由。是由于山水阻拦、各地文化差异还是其他的一些什么,归乡成了离家人最大的`一块心病。于是节日给他们送去了慰藉:春节要回家吃团圆饭,清明是回乡祭坟扫墓,中秋月圆时节又该全家团聚,共赏明月。若是到了这些时候还不得归去,人们或对月,或凭栏,总不免洒几滴思亲泪。这些节日于是染上了一层浓郁的悲情色彩。

那些身在家乡、得以团聚的人们呢?在大家庭中,当家的中年人老早就要开始准备大宴席、请戏班子,置办各种食品,尽力讨好上一辈,自己过节反是操劳;小孩子走亲访友前要被无数次告诫不许犯这样那样的禁忌,收获了新衣、零食的同时也收获了惧怕、担心或许还有大人的一顿数落。

节过完了,当然有无尽的欣喜,但不论是否团聚,人们都是满心的疲惫。说到底,还是一个“聚”字在中国人的心中缠绕了几千年,缠得人总是生生地疼。

“聚”当然是美好的,深含了一份骨肉亲情和乡土情结。漂泊在外、背井离乡到底令人心酸。引申开来,“聚”或许还包括了孝敬老人、多子孙是福和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但久而久之,过分追求团聚就演变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枷锁,使中国的节日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伤感,人们的心沉甸甸的,仿佛莫名。大年夜空荡的街景,也便是“聚”字的产物。

有趣的是,西方的过节方式恰恰是一个“散”字,男女老少都离家外出,分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营造了众人尽情狂欢的奇景。疲惫了数千年的中国人一眼瞥见,才终于脱开了“聚”字加于身心的枷锁。原来我们可以不分彼此、忘记形式,不再为别人而活,可以这样恣意,这样释放,在“散”的洒脱中寻找本真的快乐。

“聚”是不能丢的,“散”又何尝不可?只是在原本单一的形式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寻找到一个新的平衡支点。那么,就在感受“散”的快乐时,一定勿忘归程,勿忘本根,在聚和散的平衡中收获完美生活。

专家点评:

阅读此文,可以清晰感受到作者对语言、立意、结构的自觉追求。文章从春节与圣诞热闹与冷清的对比画面入手,接着挖掘其本质义,抓住两种生活方式的“聚”“散”的比较,高明的是,对国人的恋家情结重墨描绘,体现很深的文学底蕴,而对西方的“散”淡描带过,文章错落有致。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由“但不论是否团聚,人们都是满心的疲惫”一语收束前两段,使文章结构严整。语言驾驭可见才情,如“几晕烛光”中量词的锤炼、“生生地疼”中浓郁的古诗意味。

关于哲理作文2

季节变迁,人事沉浮。在微凉的午后,静静地坐在室内,燃起一炉沉香屑。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一卷卷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典籍,在我手中慢慢翻阅,时间仿佛走得很快,任思绪在不停地漂浮……“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过客达达的马啼声将我的思绪带到春天漫步。这是一个怨妇的季节,温飞卿、李煜、郑愁予都曾在此挥洒笔墨。春雨的缠绵笼罩一川烟草,为等待中的人更增添了几许愁绪。也许怨妇们并不知道归客何时还,但她们本身的等待却为古典文化作出了灿烂的贡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愁断多少人的肝肠。

一声声的蝉声带领我步入盛夏。欣赏着“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田园风光,感受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悠远意境,王维,一个身着宽袍阔袖的儒生向我走来,脸上是佛般的圣洁与开阔。他在盛夏光景里,在篁竹中,吟啸抚琴,任明月洒照山头,月我成三影。这是一个热爱生活到极致的人,所以他选择逃避生活,到辋川别墅闲云野鹤去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三国演义》是属于夏天的。试想有哪个季节可以承受如此浓墨重彩、恢宏开阔的战争场面呢?只有夏季,以它热情的胸怀,拥抱同样热情的三国。

秋爽居士贾探春实为我爱。出身不高,却从未自视失意,从来都是自信美丽的。她的居室,如同秋天般,爽洁又开阔。秋天当仁不让的是雅士的归所,探春算一个,还有刘禹锡。那几句诗“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改往日“草木零落露为霜”的萧瑟气象,真是写秋之绝唱。毛泽东亦是另一个积极心态的代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他眼中“万类霜天竞自由”,何其辽阔,何其生机,值得好男儿投身于此,效力家国。

沉香屑继续燃烧。时间走过了深秋,来到了寒冬。梅花、白雪,这两样同样高洁的景象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此寄生,纵然“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依然为萧瑟冬日增添几分旖旎。犹记得张爱玲那张穿着红旗袍,高傲地昂着下巴的照片,那是怎样地睥睨人生啊!想起《红楼梦》中的一个人,她必也当之无愧属于冬天,那就是妙玉。如云中仙子般美丽,又如冬日冰雪般寒冷,似梅般傲骨、遗世独立,真真一朵冰做的梅花。

沉香屑已燃尽,惟余几缕轻烟在室内缭绕,手中的典籍仍在不断地翻,而时间也将从头开始行进……

中华文化浩瀚博大,中华民族无一不焕发着个性的魅力、人性的光芒,值得当代青年不断追思学习。汉堡和薯条都是有保质期的,惟有文化与人性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夺目。思考吧,芦苇们。

专家点评:

这篇散文显示了作者厚实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和高雅的文化品位。慢慢翻阅着一卷卷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典籍,作者读出了“季节”变迁中的人事沉浮——他们中有春愁怨妇,有夏暑儒生,有秋爽雅士,有冬寒傲女。作者引导读者去听那季节里传来的嗒嗒的马蹄声,去见那漠漠水田里飞翔的白鹭,去想那晴空碧霄中的诗情,去闻那冰做的梅花之阵阵香气……中华文化浩瀚博大,作者不仅展示了自己浑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发掘出蕴含于其中的“个性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芒”,并使之与“汉堡和薯条”这些快餐文化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了高度的现实意义,体现作者思考的威力。

TAGS:哲理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