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德报告听后感

求学站 人气:8.83K

关于师德报告听后感

关于师德报告听后感

师德报告听后感

师德报告后,我有很多的感想。

师德是教师最根本的素质。教育需要师爱,可以说无师爱的教育是不该存在的。下面的事例很能说明问题:

美国芝加哥一所中学里,一位九年级的英语教师布朗女士和学生讨论完一道学习难题后,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若洪水来临,你将先救谁?”学生们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同学们一片笑声和喝彩声中,一位年仅15岁的男生回答说,如果他结婚了,他会先救自己的妻子;而一位女生则大声回答说,她要去救老师------布朗女士。“为什么呢?”布朗女士问。“因为您最爱我们,最关心我们,是我们最信赖的朋友!”话音刚落,又是一片喝彩声。学生们顺着她的话纷纷发言,赞美他们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富有同情心的人,也是他们最可信赖的朋友。

布朗女士的教育是成功的,这种成功来源于师爱。

如何体现师爱呢?

首先要尊重和信赖学生。用一句学生的话:“教师也应该对我们有礼貌,我们也是人。”这里的“人”,主要是尊重人格。我们所讨论的师爱问题的核心即“学生是什么”。学生应该是学校的主体,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师所要提供优秀服务的对象,是教师赖以生存的载体。教师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学生是主角,教师要想方设法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他们所应得到的东西。

了解和关心学生也是师爱的体现。教师与学生相处,有一个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我们教师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例如,要了解学生智能发展水平、认知风格、学科能力构成、表现范围等方面的差异。拿学习领域与非学习领域的差异来说,中小学生在学习领域上的差异显著,而学习的好坏,尽管对后来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但并不一定表现出人才的优劣。所以,我们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尤

其是对待那些学习成绩差的,更要耐心而热情地帮助,除了提高其学习成绩之外,还要鼓励他们在非学习领域成才。现在教师们受到种种的压力,特别是升学的压力,往往无暇顾及这些学生,急功近利,教育的失误也就难免了。当然除了教师要淡泊名利、克服浮躁教风外,全社会,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学校,为教师创造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对学生热爱的表现,这不仅仅反映在生活上,也反映在学习、工作、家庭等各个方面,而且应该是教师情感的自然流露,是真诚无私的爱。这种爱是形成教师的学生观的核心内容。教师是以自己的全身心去影响、塑造和教育着学生;语言、行为、举止是外在的表现,而老师的心、情和爱却需要内功,需要一定的思想、认识和信念去支持。我们教师要和学生交朋友,真诚对待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诚心对待老师。其实,做教师的最怕学生在其心中以为老师不喜欢他。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对自己好,是教育艺术,是不容易做到。

爱学生,当然还要严格要求学生。但不等于严厉的态度。一讲“严”,中国的传统教育往往一定要学生学习上一丝不苟,循规蹈矩,教师讲一,学生不能说二等等。“严”更多地应该体现在做人教育上。马克思曾和他的女儿劳拉有过一段令人深思的谈话。劳拉问他:“您最能容忍的是什么?”“轻信和无知。”“你最不能容忍和缺乏是什么?”“欺骗和奴颜婢膝。”联想到当今中国社会,“假冒骗”盛行,除了社会因素外,在教育上,是否有极大的失误呢?

在教育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许多失误。教师是教育失误的主体,教师素质的缺陷是教育失误的主要内部因素。要避免教育失误现象需要各部门的努力。我们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和反复内化,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熟度。教师素质有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两方面紧密联系,对于成功完成教育任务缺一不可。不过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教师的非认知因素似乎比认知因素更为重要。学生无论是期待于教师的还是对教师感到失望的,多偏重于非认

知因素。美国的保罗·韦地博士曾就“心目中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为中心,收集了九万名学生所写的信,概括出学生眼中“理想教师”应该具备的十二种素质:①友善的态度;②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③耐心性;④兴趣广泛;⑤良好的仪表;⑥公正;⑦幽默感;⑧良好的品行;⑨对个人的关注;⑩伸缩性;⑾宽容;⑿有办法。这里“友善的态度”,即爱学生,关善待学生放在第一位。可见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提出“学生生存”口号后,又于1989年提出“学会关心”,最近又于1999年要求当代世界青年应当“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相处。”一位校长说过这样的话:“真正有生命力的跨世纪的学校是尊重人格的学校。”1988年,当代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得主共75人聚会巴黎发表了一个宣言。宣言的第一句是:“如果人类在二十一世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那么我们的教育更应该重视诞生于自己国度的人类文明伦理和人文科学了。其实提高我们教师素质、爱学生,教好学生,不能离开孔子的思想,不能不学习《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