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学生描写小学的作文1200字三篇

求学站 人气:1.54W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生描写小学的作文1200字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学生描写小学的作文1200字三篇

学生描写小学的作文1200字 篇1

我是家里的幼子,似乎总是让长辈们放心不下。外公病重时对我的牵挂,足一证明这点。忽然想到,以前我老是无视光阴的逝去,以为青春可以延续很久。通过这件事,才又突然间醒悟过来,原来,时间一直在身边流淌。外公真的老了啊,而我们正在成长,就这样,一代紧接一代……

今年夏天初些时候,突然听到外公病重的消息。后来又听说好了许多,我原本揪紧的心又稍微宽舒了一些。那时我正在备战会考,以及后面的期考,突然间的变动让我更加沉默。或者说,沉思。

我是家里的幼子,似乎总是让长辈们放心不下。外公病重时对我的牵挂,足一证明这点。忽然想到,以前我老是无视光阴的逝去,以为青春可以延续很久。通过这件事,才又突然间醒悟过来,原来,时间一直在身边流淌。外公真的老了啊,而我们正在成长,就这样,一代紧接一代。

八月暑假的时候,我决定去看看外公。骑了相当一段路程的自行车,待到外公家,已是大汗淋漓。外婆依然利索,张罗着拿饮料给我喝,外公坐在床上,微笑地看着他的外孙。

他已经很瘦弱,完全没有往日的风采。我握他粗糙干瘪的手,透过斑白的发和瘦削的脸,终于近距离地感觉到了“沧桑”这个词的含义。

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尽管没有以往的那番有力。这是他的外孙呵,就端坐在他的跟前,像多年前这个外孙没有长大时坐在他肩上的安静地坐着。

他就这样长时间地看,我读不懂那眼神的深层含义,但至少我知道,那儿肯定包含一个老人至多的喜怒伤悲。那儿,也曾流过清盈的泪水。

“对了,你等一等。”他对我说。我坐在那儿,目送舅舅扶着他蹒跚地走进内屋。

我就又想起了等待,外公的等待。所幸,这次我等待,在他的余生,我只有一次等待还给他。

他的这个外孙小的时侯,他的女儿与女婿忙于工作,将照看任务交给了他。放学的时侯,他就在那个校门口等待,等待他这个顽皮的外孙雀跃地从里面出来,然后拉着他的小手,一路小跑,已把他累得有点喘呼呼了。过马路的时侯,他总是拉着跃跃欲试的外孙,安静的等待绿灯亮,然后穿越马路,再次走上回家的路途。

不管是灿烂的夕阳下,还是在交加的风雨中,那儿总有一个老人等待。他一脸的期盼,一如朝圣者的虔诚。过马路时,他总是对雀跃的外孙说,慢点慢点,先等一下,而那个小孩来回地以他的身体为中心蹦跳。他的前后左右,是他的外孙。

似水流年流淌过后,他不懂事的外孙长大了,不再需要他的接送。他的外孙已经是和几个好朋友结伴归来,是啊,他的外孙长大了。于是他还在等待,还在期盼,他的外孙早点踏入那道小院的门。黄昏的傍晚下,有一位鬓白头发的老人倚在梧桐树下,满脸期盼的等待他外孙的归来。甚至在饭桌上,等待他高大的外孙放下厚厚的书籍,与他共进晚餐。这一切,总是在无声之中。

但是那时他的外孙总没有意识到,无视一个老人的期盼,依然我行我素。他只好叹息一声,默默地包容。甚至到后来,他的外孙离开了他,开始另一段生活。

猛然抬起头,发现外公依然没有出来。我顿了顿,抹去脸颊上的那一滴泪,轻轻地往后屋走。

到了后屋,发现舅舅扶着他在书架一本一本地找。我没有半点的迟疑,悄然地走上前去,扶着他的另一只手,在书架上找出了那本满布灰尘的《颜真卿字贴》。因为它,承载了一个老人的气息和一个孩子稚嫩的字。

他会意地一笑,摸着我的头,三个人一道从灰暗的后屋走出到前屋,轻轻地走着,生怕惊醒了那个尘封的世纪。

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外公已经在另外一个世界,安静地等待下世的轮回。之前我很平静,但当着篇文章快近尾声的时候,我已经泣不成声,稿纸上的字迹,一滩模糊

学生描写小学的作文1200字 篇2

一些书短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它所发挥的作用却并不小。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亚的信》,就是这样一本书。

什么东西使这本书充满了魅力呢一看之下,情节简单到了极点: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军人——罗文,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罗文正是通过他不畏艰险的敬业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任务,也正像许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埋头苦干的领导人和员工一样,他们的敬业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公司事业的进步。企业需要能“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那些积极主动,坚忍不拔,积极和坚决完成任务的人,那些值得信赖,具有崇高使命感,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并不一定要像罗文一样具备军事知识,但一定要具备罗文一样的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正是国家,企业和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有力支柱。罗文般的敬业精神应该作为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敬业标准,对于工作任务不计得失,不怕困难,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积极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务。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能畅销不衰,风靡世界,正是它倡导了这种理念:对工作的忠诚与信念。现在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满意,所谓的“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别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时,才发觉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个职业都有它自身的优缺点,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别,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收获总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为什么说“收获”而没用“收入”因为“收入”仅仅是“收获”当中的一部分,正如书中所说:“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面对微薄的薪水,你应当懂得,雇主支付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这段话对我的心灵有很大的触动,在当今这个快餐时代,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而忽视了一份工作对于人内在品质和素养的深远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书中还提到了一种观点:“每天多做一点”。现在很多人工作时往往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即把老板或领导规定必须做的事情做完就行了。这样的话,只会使自己永远处在被动的局面,换句话说,这样无法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书中给出了这样一个例子,艾伦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球赛,多做了点事情,结果不仅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现金收入,而且为自己带来了一个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艾伦并不是速记员,他也没有义务留下来帮那个律师做速记,可他还是留下来帮了律师的忙。他能这么做,反映出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内在品质,正是这种良好的品质,使他获得了现金收入和更好的职务。每天多做一点,并不会占用自己太多的时间,却可以让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当然罗文的优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麦金莱的举重若轻,瓦格纳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奥,里奥等人的团结协作以及双方的共同价值目标,也同样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都是一个企业,一个领导,一个员工必不可少的。

读过一本好书,精神得到了一次升华,愿我们将《把信送给加西亚》所体现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本职工作中,原则做事,本色做人。

学生描写小学的作文1200字 篇3

武术,是我们中国起源最早的文化之一。它最初,来自于战争。将士们通过短兵相接,在近距离的战斗下,通过武术的高低,来分出胜负。可以说,武术的高低,就是武士们价值的根本。

但是,武术发展到今天,却被现代人渐渐的淡忘。并且,武术也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成为“不良”的代表。这也并不奇怪。因为现在的好多青年人,学习了套路也好,跆拳道也好(居多),散打也好,等等。都把这些当成炫耀的资本。同时,也用这些最早的文化来当成打架斗殴的工具。这对于武学文化来说,是一种错误,更是一种遗憾。

不得不说,武术,只有在战争年代才能体现它的价值。那么,和平年代,它的价值就荡然无存了吗?这显然是错误的。

那么,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面对武学,或者说,怎么样正确的理解并学习武学呢?就这个问题,我想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要区分的是,武术,在不同的年代,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就算是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武术,也有其作用。

先说一下在战争年代。

这个年代,是一个兵荒马伦、民不聊生的时期。远则古代,近则解放前。

不用说,在战场上,武术,是少不了的根本因素。尤其是在古代,将士们都是手拿武器,进展搏斗。一个好的将士,胸怀韬略不说,且武艺过人。例如:战国时期的廉颇、秦末汉初的楚霸王项羽、西汉时期的霍去病、三国时期的吕布、更有与吕布同期的关羽(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代人称其为“武圣”)、明朝开国著名将领李文忠;近代的更有叶剑英、许世友等人物。

就算是在近代或者当代,在战场上,也少不了武术的具备。举个例子:当手里的打光的时候,并且属于近战的战斗中,武术高的人,能通过徒手搏斗,在瞬间消灭眼前的对手。

可见,在战争的年代,武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那么和平年代呢?

我觉得,越是和平年代,越不能忘记武术的修习。

第一,习武,可对身体关节、血液循环有一定的好处,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习武不能急躁,循序渐进。

第二,通过习武,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生很多的道理。

伟大的功夫大师李小龙曾经说过:“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就告诉我们,在习武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自弃自馁,循序渐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当然,这不仅仅是学武,在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是要如此的!李小龙的截拳道,更是一部人生的哲学理论。这不仅仅是一套武术,也是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哲学思想。

第三,武术,同样是我们中国最早的起源文化之一。它也是一种文化,但是,当今的人却偏重书本,忘记了这种肢体的文化。总觉得,读书,才是习心习德德直接途径。其实不然,否则,那么多的武学宗师,哪里来的修养呢?

其实,当今的社会之所以疏远了武术,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学习武术的部分青年街头斗殴;

第二:耽误孩子学习的时间,并且没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现在不怎么注重武学教育的原因。

古人有句话,习武先习得。你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习武呢?武德,也就是做人的道理。我们中国的武术,之所以称之为世界武术的鼻祖,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武术,不单单是肢体活动那么简单。我们中国的武学,融入了哲学的思想,不仅在习武的同时能让我们了解怎么做人,更能通过这样的肢体活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否则,晨练的老年人怎么不去练空手道跟散打或者跆拳道呢?因为那些都只是搏斗的工具,没有我们中国武学的内涵。

但是,我们也不能排斥外国武术。因为,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扬长避短。

无论是多么简单、多么没有内涵的东西,总有值得去学习的地方。这要看怎么去发掘了。

说到底,我自己就是个武术爱好者。但是,我说的的话,并不是偏袒武术,而是我觉得,我应该耿正的说出武术的本来含义,让现在的意识到,我们的文化,不仅仅是书本,还有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