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合集8篇

求学站 人气:9.89K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合集8篇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同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

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今年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xx年中秋节,在新加坡河畔矗立着一盏长300米、高4.5米,耗资7万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龙灯。每当夜幕降临,喷着水的巨型龙灯通身发光,将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红,场面十分壮观。在华人的传统聚居地牛车水,除了从尼泊尔、越南等国进口的巨型灯笼熠熠生辉之外,由1364盏小红灯笼组成的44条小龙更是令牛车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颇具中华古老园林风韵的御花园,目前正在举办规模宏大的梦幻彩灯会。这里既有令人们喜爱的迪斯尼系列灯饰,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坛和巨龙造型的灯饰,分外引人注目。

马来西亚、菲律宾:华侨华人不忘中秋

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为喜迎中秋营造了节日气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华人社团近日举行了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中秋节是生活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唐人街热闹非凡,当地华侨华人举行活动,欢度中秋节。华侨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商业街道张灯结彩,主要路口和进入唐人街的小桥上都挂上了彩幅,许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从中国进口的各式月饼。中秋庆祝活动包括舞龙游行、民族服装游行、灯笼游行和花车车游行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使历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满了欢快的节日气氛。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时至中秋,菊黄桂香。在这样一个携着岁月沉淀过的感悟,带着令人滋生浪漫色彩的日子里,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人们把祈愿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将思念酿成一杯香甜的桂花酒,惬意地品尝着一种向往和想象。在如水的清辉中,聆听那月下感动季节的一弦旷世乐章。

穿过岁月的烟尘,那一轮洗尽铅华的冷月,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踏着唐诗宋词的风采,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远古走来,将一个民族把宇宙天象的完美作为自我的节日,追求人与宇宙的和谐,把完满、和美作为一种境界,也把它作为一种团圆团聚,凝聚亲情的契机传承下来,浓凝千古。

静夜凭栏,皓月当空,银蟾光满,任由一缕思绪在秋风明月中翩飞起舞,仿佛带着梦幻的翅膀,悠悠然步入一片缱绻的宁谧,去领略那太白邀月对饮,子瞻把酒问月的意境,细细品味着苏东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意蕴内涵,自古月圆月缺千百度,却阅尽了苍桑无数。这月,以它惯有的沉静,向人世间倾泻着充满诗意的光辉。掬一捧月华入怀,是否感受到它的凝重,是否感受到它的通透,是否感受到它似一个超然飘逸的隐者,给了人们无限的寄托呢?这融融的月夜,翦翦的秋风,令世间多少的相思念想、多少的离情别意、多少的惆怅迷惘、多少的美丽情操,都被融入到这无边的月色之中。

每逢中秋佳节,赏月,无疑成了人对月的心灵解读。这片月色弥漫着九州,弥漫了千年。此刻,月光撒落一地的温情,千里清光依旧,万目心思同源。这中秋的月夜是如此的娇媚亮丽,举头望月,己融入这月色之中,顿觉远离了凡尘,滤去了世俗的喧嚣与浮华。让我们举杯向月,与吴刚对饮,与嫦娥共舞,去享受着这种幸福的和谐!且放下秋思,放下寂寞,怀着释然的心境,静守着中秋月夜的明朗,感悟着人生的美丽,珍惜着亲情的温暖,去尽享生活中的一切完美。摘抄美文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明白蕴涵在其中的那种情愫的份量!我曾常常抚摸着苍茫的夜色,在彷徨中裹挟一种莫名惆怅,也曾常常眺望着遥远的远方,在深夜的思念中泪眼模糊。而那思念的是什么,思念些什么?是人是物?是情感是人生?我也说不清!

在我已往的生命里,与明月相约相伴了多少时日,我没有想过,至少是没有细想过。今年的中秋,我忽然发现,随着时光推移和时空的改变,我的思绪越来越变得有些游移飘忽起来,它在田边地头飘荡,在大山小溪飘荡,在天南地北飘荡,在风中云间飘荡,在太空银河飘荡……脑子里有时满得爆炸开来,有时却是空空荡荡。没有清晰的主题,没有明确的对象。

唐代诗人张若虚在其《春江花月夜》中吟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之代谢无穷,月之圆缺有序,这都是人类无能为力无法违背得了的事情。但看到那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在月圆月缺的变幻中瞬间消失堙没,又怎样能不勾起世人的喟叹!怎样能不教人眷恋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道出了人们心底的祈盼。因此,每当明月当空的时候,心就会翻起一股微澜……我在想,皓月当空,良辰美景,今夜,会有多少双眼睛在争相仰望着这同一轮明月?而这一轮明月,又会否注意到在这一双双眼中透出的祈求?在这同一轮明月下,汇聚着千千万万个不一样的脸庞,人何以和?混合着形形色色异样的心态,情何以牵?女生签名

在这同一轮明月下,会不会有人和我的意念相同,心有灵犀?会不会有人和我志趣相象,意合情投?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都是这天的月亮照过的,我们看着这个以前照过古人的月亮,看着我们中华民族以前的辉煌,我们沾沾自喜,引以为民族的骄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座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百姓日子的红火,改革开放三十年,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9月26号,中秋的前一天。我买了去往奎屯的火车票,但目的地不是奎屯,而是乌苏的一个小镇。火车换出租,出租换大巴,终于在天黑之前到达了甘河子镇。中秋时节,这里已经很冷了,或许别的地方还是短袖衬衫,而这里已经是棉衣棉裤了。来接我的人都穿着厚厚的大棉袄但是还冷得弯着腰。他们三个人,一个毕业于某师范院校,一个毕业于某技术学校,一个辍学于初中。

他们在乌苏市的小镇甘河子靠给别人捡棉花挣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我因为中秋国庆放假无事可做,才想到去找他们体验一把生活,尝一下打工的滋味。

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实际上等待我的苦远远超出了我的准备范围。

他们住的房子是新疆特有的土平房,下雨时不用出去就可以知道外面雨的大小。我一直是在外面租房子上学,房子不咋的,但据说床是房东三十年前结婚时用的双人床。在他们的房子里,把木板放在地上铺上一床薄薄的褥子就算是床了。

26号下了点雨,地里不能进人,我们才有机会在一起过这个异乡的令我很难忘的中秋节。以前过中秋节总是在家里,雅趣袭来之时还不乏有望月作诗之举,或者给亲爱的同学们打电话发短信,给志同道合的未曾见过面的网友空间留言。然而此时,我们没有月亮观看,没有网络留言。没有机会团圆。我们的中秋节过得还是很好的,把塑料泡沫当作椅子,把大碗鸡当作大盘鸡,把小聚当作团圆,把异乡当作家乡。鸡肉是在市场上买回来的早就杀好的,伴着辣椒,伴着土豆,热腾腾的香气瞬间弥漫在整个小小的屋内,我们吃了一顿香喷喷的晚饭。在开吃之前我拍了照,我很少是在吃饭前拍照片的,这次我不假思索的拍了好几张。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让别人看到我的'照片,因为我怕有人担心我。

饭吃完,便无事可做。坐在床上聊着琐碎的事情,风从门中不讲情面的吹进来,穿最多的衣服仍会有一丝的冷意。他们把钱装在一种特制的钱包里,那是一种有着很长松紧布的钱包,可以套在腰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血汗钱被偷走。每晚上他们都会数几次当天挣的钱,然后安心地套在腰上。上厕所的人要早点去,因为厕所在大街上十分钟路程处。我去过几次,那要比学校厕所脏几百倍,据说全镇所有外来打工的人都用这最原始的厕所。

差不多下十点钟的时候,我们开始睡觉。睡木板床痕接地气,甚至有点接湿气。夜里寒风入户,单薄的被子抵挡不寒风的问候,会被冻醒好几回,然而他们翻着身子,鼾声呼呼的响,睡得很香的样子。凌晨五点,他们就开始叮叮咣咣地做早饭。我有万个不愿,然而只被他们给了十分钟的起床时间。

27号,也就是中秋节的早上,我半睡半醒的吃完了早饭。把自己裹的像个粽子一样严实,可仍觉冷。甘河子的早晨真的很冷。

一会的功夫,小镇上就聚满了拾棉工。都在等着棉花老板来,和老板谈好价钱就可以坐着四轮车去棉花地里了,要是无人问津就得一直等着。我穿着乔丹运动鞋,但我还是需要靠到处走动来增加脚的温度。而他/她们都穿着自己做的布鞋。他们厚厚的的有点破旧的棉衣在凛冽的寒风中有些孤单无助,身后不知背了多少年还不舍得扔的包里装的是自己准备的水和一些吃的东西。天还是七分黑,我们聚在一起都等待着老板,要是开来一辆四轮车,一大群人会冲上前去挣着和老板讲价钱,不幸的是当讲好价钱准备上车时,河南人已经坐在了车厢里。因为棉花的价格不是太好,所以选择权在棉花老板的手里,再加上拾棉工特别多,就必须低三下四地主动问老板,需要多少人,我们速度特别快。有时候为了一毛钱,都会讲价还价好久,但最终还是会向老板妥协,你不去还有很多人抢着要去。

费了很大的力气找到今天要的工作,被塞进四轮车的后车厢里,摇摇晃晃的车厢有种要从车上掉下去的错觉,但它还是坚持到了棉花地里。刺骨的寒风无情地划着车厢内的一张张粗糙的脸,抓着车的手被冻的和车厢一样冰,可还是不敢松开手。车内人很多,但是都不说话,他们一定是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家里还好吗,孩子有没多穿衣服,干完今年把债还上明年再也不来这个鬼地方受罪。然而,年年有这样的人不远千里万里来新疆。

我虽不认识他们,但我知道他们有共同的名字,父亲,母亲,儿子,女儿。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那时每到中秋,不管生活如何拮据,父亲都会去集市买三五斤手工制作的月饼。青红丝,五仁,枣泥,形状各异,手工制作虽然粗糙,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童年时,我是喜欢吃月饼的,每次都是姐妹里分到最多的那个。每年的中秋,我都会依偎在二姐的怀里,扬起小小的头,伸出瘦弱的小手指着天上的月亮,缠着二姐给我讲中秋的故事。其实,二姐也是懵懂的,家中条件有限,读书很少,她只告诉我,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是久别的亲人相聚的日子。每到十五的晚上,嫦娥都会出现在月亮里,细心地梳妆,眺望,期盼和心上人团圆。这个时候,我都会不停地追问二姐,既然是团圆的日子,那母亲去了哪里?她今晚可以回家吗?我也想和其他小伙伴一样,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吃着月饼,撒娇,该有多幸福?每每提及,二姐总是神情晦暗,借口岔开我的话题,眼里却闪烁着泪花。她还会带着我躲在豆角架下,藏在草垛后面,或者坐在院子外的场院里,静静地望着夜空,轻轻地哼着歌,哄着让我在月色下沉沉睡去。

还记得嫂子嫁过来的时候,那年我才八岁。和嫂子在一起过的第一个中秋,虽时隔多少个年头,可记忆犹新。中秋的夜晚,嫂子会按照她们满族的风俗,或者是她母亲遗留的传统,烙上一盘黄澄澄的油饼,小心翼翼地端上饭桌,她说那是预示了人间的团圆,让嫦娥少了哀怨。

记得,父亲去世后,姐姐们出嫁的出嫁,打工的远走他乡,还不会照顾自己的我,一直对嫂子心存感激。头发乱了,嫂子帮我梳马尾巴,编好看的麻花辫儿,给我洗衣服,对于姑嫂之间的情意,我就像她的孩子,她更像是我的又一个母亲。

每到中秋,月亮圆的夜晚,喜欢看书的哥哥依靠在窗前,打开他的《三侠五义》看得津津有味。不识字的嫂子还会酸溜溜地嘲笑哥哥,装老学究,穷书生,哥哥总会憨厚地笑笑,似乎很享受嫂子的讽刺。如今,当心智逐步沉淀,细细回想,缘份真的很奇妙,人与人之间的缘份真的是天注定,不然怎么会有嫦娥和后弈凄美的爱情故事,喜欢读书的哥哥和目不识丁的嫂子这样的姻缘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故乡的风景逐渐变化。出去打工的人多了,房子好了,生活富裕了,村口的水井,换成了自来水,孩子们搬进了新学校,可村子空了,人越来越少了,好多人走出去,不曾再回来,守在家里,等待团圆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故乡中秋少了欢声笑语,更多的是守望和凄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无数漂泊在外的游子共同的心声。犹记得,十七岁的我,背起空空的行囊,踏上了漂泊之旅,早已和故乡的中秋无缘,那些嘴里说着有空回家,聚会团圆的话语,早已在一次次失约的结局里成了空头支票。我的乡愁,注定是无法用语言来弥补,无法用眼泪来述说的。离别故园,四十载春秋寒暑,故乡的一草一木,中秋明月的皎洁高悬,那个坐在草垛上手里拿着月饼数星星的孩子,跟月亮要母亲的稚嫩的我,早已在时光的流逝中,满面沧桑,客在异乡。

其实,我能感觉到,每一个游子都有自己的乡愁,都会用特有的方式怀念故乡。那淳朴的乡音,乡情,还有故乡的昔日和今朝,在心里悄无声息地生根发芽,并深深怀念。客居异乡的游子,不论漂泊多远,走的再久都不会遗忘故园的模样,而那种渴望团圆的念想总会在一个又一个流逝的日子里无限疯涨……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灵魂的原乡,都有数不尽的乡愁吧。故土难离,漂泊在外的日子,每到佳节便会心生离愁,数不清的思念,遥寄明月捎去相思。就像今夜的南国中秋夜,月色清澈,一缕月光悄悄爬上了窗台,小区里红灯高高挂起,犹如跳动着思念的火焰,在夜里燃烧着我无尽的乡愁。深深知晓,这个中秋团圆依旧是个完美的奢望,那些老去的日子里,回忆还在脑海里回放。月光下,对面的客家人早已摆好了桌子,各式的供品,一家人团团围坐,赏月,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在高高的楼宇间回荡。

独自站在阳台,透过这薄凉的夜色,遥望深邃的夜空,仿佛看到故乡的田埂上,父亲汗水浸透了衣服,挥舞的镰刀收获着希望;二姐的怀抱依旧温暖如昨,却遥不可及;嫂子的额头多了皱纹,手里拿着梳子面带笑容;窗台边,手捧书本的哥哥鬓角早已添了斑驳的白发,老了的光阴里,我却被隔在了天涯,眼里闪动着亮晶晶的泪花。

中秋来了,物是人非,我已经老去,那故园的秋天里,银色的月光下,明月一定圆了又缺,阙了又圆,而相聚的日子还有多远,却只能交给时间……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5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月饼主要有二种:一种拌猪油称作朥饼;一种拌花生油称作清油饼。朥饼以潮州市郊意溪镇烤制的为上乘。意溪镇又以“范合盛”号的朥饼为

最著名。范合盛号的绿豆沙,据说要盛于陶制大水缸埋于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馅。意溪朥饼皮薄而脆,馅滑腻清凉;包装也很有特色,用陶钵盛 装,上面用印有金字商号的大红纸封口,显得格外古朴,人人喜欢把意溪朥饼当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处摆摊设点卖朥饼,街上的行人,无论篮里盛的、袋里装的差不多都有朥饼。从前穷人省吃检用也要买上几块,实在买不起的会感到羞愧难当,拜月娘时泪流满面,再三请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饼,还必须供蒸熟的芋头。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中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位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辟哩啪啦的响声,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象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朥饼、芋头拜月娘,烧瓦塔,燃烟堆,都是这里古老的传统活动。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这要追溯到元代。那时,潮州人把元兵称作元番或胡人。传说元兵攻进潮州城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只准养胖不准养瘦。还规定三家人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意上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受尽欺凌忍无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盘朥饼和一个蒸熟的芋头。原来这是起义者事先安排好的,朥饼底下垫着一小块四四方方的白纸,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渍出来,其实上面写了个“杀”字,暗中传递消息,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朥饼时,一见“杀”字,男女老少一齐端起烛台、香炉、棍棒、菜刀痛杀元兵。结果—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全被斩尽杀绝。农村因为村落分散,为了便于统一行动,只好以烧瓦塔、燃烟堆为号。芋头取“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

直到现在,人们在中秋节还耍拜朥饼、芋头;有些农村,各家各户也还有自愿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燃烟堆和烧瓦塔的习俗。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6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这诗句中说的“中秋”,指的就是妇孺皆知的中秋节。

在我国,一年之中与岁时有关的节日非常多,而中秋节是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日。中秋节还有八月半、团圆节、月夕待一些别名。因为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称“八月半”。因为中秋节人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夜饮玩月的习俗,又有媳妇归省至此日必还家的俗规,且以圆月为象征,称中秋为团圆节。又因为传说唐明皇在这一天夜游月宫,便称中秋为月夕。至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中秋节,文献上找不出答案。古时专门记述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岁时记》中唯独没有关于中秋的记事。就连唐代成书的《初学记》中也不见关于“中秋节”的文字。

关于中秋节的来由,前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中秋与秋社有关。周云锦、何湘妃合撰的《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说:“或许是因为我国是个农业国家,家事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古人在播种的时候,就祀土地神祈求丰收,而在收成时也祀土地神报告丰收,答谢神祗的护佑。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报'。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节,就是'秋报'的遗俗,经过后人踵事增华而渐渐盛大起来。”另一种说法认为中秋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今人徐杰舜、陈顺宣合著的《中国的风俗》一书中说:“中秋节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对月的原始信仰有联系。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礼记·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述。秦汉之前的礼仪中,就已经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月坛祭月的规定,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场所。从唐诗写中秋的诗中,已看到当时已经把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到宋朝,节日活动已很盛大,南宋时杭州因为中秋赏月,'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吃月饼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7

明月当空,天际没有繁星。于是......我和着月色.......举杯独饮。

中秋佳节,家人团聚的日子,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举杯共饮。闲聊畅谈,此时月影朦胧,那淡淡的白色悬挂在空中,如轻雾如梦幻。

今年的中秋节如同往年一样全家聚在外婆家过节,跟着父母我也早早得到了......

“外婆~~怎么这么冷清啊”看着在门外摘菜的外婆,我撒娇的搂着外婆问道。“人还没来呐,来了就热闹了,不会冷清的。”

等人来了?还有谁会来,外婆是在自我安慰还是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中.......

“哎呦,大娘您越来越年轻了,呦这是老四的女儿吧!长得真高。”人是来了,可来的都是些街坊邻居,说的都是些听腻了的客套话。到了吃饭的时间依然只有我们一家人和外婆以及后来才到的姨妈们。我很快便吃完了,拿着果汁向后院走去,身后响起他们的议论:“我才发现今年过节就剩一个孩子了”

“可不是吗!一年送走一个大学生。”

一年送走一个,呵呵,到我这要等四年了,我在心里默默的回应,我坐在石阶上看着月亮,此时她黯淡柔和.....

“哥..我要红豆陷的,你把那个月饼给我。”

“好了..阳阳,别欺负妹妹了”我和哥哥的嬉闹声,还有姐姐的训斥声在我耳边回响..我抬头看着月亮,心里悲伤着北京、上海、四川、山东,我们四个相隔如此之远,然而今晚能同时欣赏到同一轮明月也未尝不有一丝欣慰。

“倔强说不痛假装什么伤都没有,倔强抬起头决不让眼泪往下流”手机响了,我打开..接通..听到熟悉的声音。

“喂..妹妹啊..最近乖不乖啊!有没有用功学习?大城市真的很美所以你要努力考到大城市去!我和大哥他们商量之后决定这个电话由我来打,他们说咱俩感情最好了,我知道现在你一定很孤独,我们真的很心疼,恨不得马上飞回去陪你,还有四年了,到时候你也会很忙的,好好努力吧!为了自己的理想,妹妹你在听吗?怎么不说话..”

“嗯..我在听,哥..我会努力的,谁说我孤单了,不要以为我会想你们,没有你们欺负我我还乐得自在呢!长途太贵了,挂了吧!”还没等那边回应,我就挂断了..低下头..泪水不断涌出..再也无法停止,哥..我何尝不想多听会你的声音,我何尝想挂断电话,可是我怕你听见我的哭泣声,你们放心妹妹我一定会拼命努力地。

此时月亮周围没有半点繁星......为什么繁星都离开了月亮,是因为月亮太过耀眼还是繁星的无奈,我不知,正如我现在还抱怨哥哥姐姐所谓的忙碌,我真的有感觉到孤独吗?我抬起头看着这茫茫月色..与从中找到答案,泪水倒流回眼眶,透过泪水一切被看穿,原来月亮也在哭泣啊!

月亮..你也孤独吗?那就让我们为孤独干杯..

今年,我家的中秋节过得快乐又充实。刚好爸爸的同学一家三口来清远度假,我们一起去游泳、爬山……最令我难忘的是和他们的孩子—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西西去水上乐园玩。

中秋节早餐过后,我们向黄腾峡出发了,路上风景优美,天空万里无云,花儿在向我们微笑,小鸟放声高歌。到了以后,大人们去漂流,我们则像一头头狂奔的小鹿争先恐后地往山水乐园跑去,泳池好大呀!而且那水蓝湛湛的,清澈见底,游玩的人很多,有的在玩水上跷跷板;有的在玩水上木马;有的在游泳……我们兴高采烈地跳下水,哇,好凉爽呀!西西今年两岁,虎头虎脑,长得非常可爱。她一看到浮板就兴奋极了,高兴地爬上去,然后就不下来了。我和妹妹一个摸她的脸,一个拉她的小手,用滑滑梯引她,想逗她去玩别的项目,可她丝毫不为所动,我们也就不再强迫她了,让她在圆圆的浮板上漂。我们自己去玩喷泉滑梯,那喷泉滑梯有长的,有短的。我用蛙泳游到梯旁,上去之后,我来到最长的一个滑梯边,刚坐下去,还没准备好,凶猛的巨浪就把我毫不留情地推了下去!“妈呀!”我大叫着,飞快地滑到了底下,终于停了下来。妹妹和西西看到我狼狈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不甘心地站起来,又爬上了最短的滑梯,这回我准备好了要自己慢慢滑下去。可我没料到头顶上突然涌下来一大波水,所以我成了落汤鸡。为了不加重“灾情”,我连忙滑了下去……

太阳渐渐西斜,好像在提醒我们该撤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家了。丰盛的晚餐之后,妈妈把茶几搬到后花园里,还准备了果汁,月饼,各种水果……我们两家人围坐在茶几旁的椅子上,边享受美食边赏月边聊天。月亮很圆很亮,我好像看到了吴刚哥哥,也好像看到了如花似玉的嫦娥姐姐,她正抱着可爱的玉兔,笑容可掬地看着吴刚哥哥在桂花树下劳动……

今年的中秋节别有一番风情!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8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渡过的,中秋之味淡。童年的天空很纯净,星星比现在要多、要亮,那无数的星星眨着眼儿,好像漫天的萤火虫打着灯笼在走。天空飘过一片片轻云,美丽得如同时装模特在走T台。风儿轻轻抚过头发,送来了入秋以来沁入心脾的一阵阵凉意,混和着稻香和枣香。中秋前后就是这样的。

中秋节那晚,大人早准备了一壶热茶,用茶树的大叶子沏的,茶色暗黄而味略苦,但清凉解渴,尽显农村之朴实而丝毫没有小资的情调。除茶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月饼。那时的月饼用一张大红大红的纸每10个包成一个筒子,简洁、朴实而吉利,这是小月饼,每人只分一个。还有大月饼,大人把大月饼按人口均分,“缺席”的也留一份,用纸包好了,等着他回呢。那一份不管他重阳回,还是春节回,哪怕是第二年回,仍在呢,时间长了,长了毛毛,但你见了,难道泪眼中见到的不是团圆和真情。我二哥在外读书三年,都是放寒假后补过的中秋,每回都说月饼好吃,比他中秋时买的月饼好吃多了。我馋,我很想吃那小小的一份,但我不敢开口,因为我明白我的一份早就吃过了,那一份仅属于他。我多次怀疑:是不是放了些时的月饼会更好吃呢!我带着这种疑问长大,现在,等我外出读书了,父母却双双过世了,我再也享受不到这份福了,而对中秋却更加怀恋了!

是啊,那时的中秋节多美啊!小小的月饼我舍不得吃,小伙伴也是,父母在月饼中间钉个孔,再用红头绳、绿头绳穿起来,小伙伴们把它挂在脖子上,然后一连几天拿来显摆,戴它入梦。在漫长的几天里,用小指甲刮落芝麻,一颗颗地吃;慢慢舔掉它的表皮,轻轻的咬啊咬,要是咬着了一颗冰糖,不亚于发现了一颗珍珠似的惊喜。

那时的中秋夜多美啊!皓月当空,一泻千里。庭中桂花,香气四溢。多年以后,读到唐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我很欣喜,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表达。老人们照例谈天、谈鬼故事最多,也有传说和童谣。孩子们唱着“大月亮,小月亮,外婆起来纳鞋底,外公起来做木匠……”也正是这样的晚上,我知道了嫦娥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仙丹,一生只能在广寒宫舞长袖,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玉兔、一树桂花!嫦娥的仙丹本来是后羿的,可嫦娥也想飞天,便偷吃了,衣袂飘飘,任后羿日行万里也追赶不上,。可后羿不是射落了九个太阳外,为什么他不射下月亮呢?我带着疑问,望着白玉盘。白玉盘纯净、皎洁、明亮、澄澈,没有回答;我问大人,大人说:“你这孩子,你咋问这个问题呢?”也有人告诉我:孩子,后羿射日是因为有十个太阳啊,你看,月亮就只有一个,嫦娥也只有一个。我似懂非懂,理解不了后异的爱情孤寂、独忍悲伤和慈悲为怀,但那时,我总是做着飞天的梦,梦中总觉得腋下生羽,扑闪扑闪想飞。

渐次长大,学习地理和自然知识,知道了月亮就是月球,人类登上月球发现的不过是一片片尘埃和一粒粒黄沙时,传说没有了,神话消失了,飞天的梦飞了,疑问和梦想也烟消云散,中秋赏月的兴趣也就减了许多。

当我成家立业,有妻有儿的时候,中秋节完全不一样了。儿时的走亲访友、互送红纸包的月饼变成了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伊妹儿”,住在鸽笼里的城市人早已不会在桂花树下谈鬼魅、稻花香里说丰年了。而儿子也不能像我一样享受小伙伴一齐出来,在银色的月光中玩游戏、捕萤火虫了。月饼包装得越来越精美,花色品种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我的经济实力也足以购买童年的总和,但却找不到童年的食欲和渴望了。

是啊,月饼多了,包装美了,童年却瘦了,中秋之味淡了!

今年的中秋,我独自在湘潭大学,闲观棋子落灯花,想托明月千里寄相思时,明月却偏偏不出现,妻子愤愤地打来电话说:儿子向她发脾气,说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是中秋节赏月,儿子苦等到现在,月亮公公还不出来,正急得跳脚呢!儿子后来跟我通话,我告诉他:你就实话实说吧,说今天晚上没看到月亮,但看到了云,听到了风,闻到了花香,有秋虫在鸣叫,但为完不成老师的作文而叹气伤心,月亮公公何苦捉弄人!但一脸纯真的儿子坚定地说:“爸爸,不行,那不是中秋节赏月。”后来,他歪了歪脑袋,充满怀疑地说:“我能把明天的月亮移到今天晚上吗?”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应该不成问题吧。儿子今年七岁了,再过不了几年,他就逐渐了解社会的各种权变和复杂,或许就会“作”文了,也就不会天真地再问这些可爱的问题了,也就难以看到最纯真的月亮了,为了纪念这份质朴和纯真,为文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