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汇编10篇

求学站 人气:3.32W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说课稿汇编10篇

说课稿 篇1

一、导入新课

开课之始,我会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俗语开篇,然后请学生列举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例如;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空城计、借东风)

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固有知识,加深对作者的认识,提高学生兴趣,便于课程开展。

二、出示学习目标。

根据七年学生初学文言文的特点,我制定了相对简单的学习目标。

三、走进作者,检查预习。

以检查的方式了解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此环节以学生为主,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以及其他学生的讨论补充完成填空内容

而背景资料的介绍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

四、初读——熟读课文

1、首先,教师范读,并在范读过程中提示长句的停顿,

例如: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此时,要求学生标记生字注音,注意词句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读。(此时,教师应走进课堂随时与学生讨论交流)

3、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准备点评,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五、精读,疏通文意。(教给孩子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

1、首先我自学——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其次我主讲——找学生代表作为主讲人,带领学生疏通文意。要求主讲人讲解内容正确、充实,声音洪亮。(其他同学应注意听讲、随时积累)

3、我评判:主讲人讲解完毕后,其他同学应指出主讲人讲解不正确或有遗漏的地方。并指出正确答案。

4、我提问:主讲人及在评判环节中提出疑问的学生有权利,向其他同学提问(文言实词和句子翻译)

5、我听老师讲:在以上环节中,作为老师的我会全程记录,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判(以鼓励表扬为主),并最后总结,对相关知识作纠正补充,保证知识的正确性、完整性。

六、研读,赏析文章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作三部分。如幻灯片所示,我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然后,我会让学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思考:每一段都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第一部分,作者了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宁静专一、节俭、淡泊名利

第二部分,作者阐明了志与学的关系,阐明了勤学励志的观点,再次强调了静对于学习重要性。

第三部分:从反面论述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作为七年级的新生,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为此,我会在学生讨论前提示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加以突破(如静、俭、淡泊等)。此外,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正确的答案。即使学生在表述过程中不够准确,我也会给予学生鼓励,并以引导的方式给予改正。

文中多次提到静字,可见静对于修身养性、勤学励志的重要性,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静的反义词,学生应该不难找出“躁”字,

接下来我会继续引导,文章前半部分讲静对于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作用,后半部分又讲险躁的危害,这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

讲到这里,对比手法变呼之欲出了。

再次环节,我避免了把此篇文章当作议论文来讲,是考虑到此阶段的学生对议论文比较陌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最后,我会紧扣研读部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研读部分的学习,学生应该能总结出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勤学励志的关键词。

为此我会以此为契机告诫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如诸葛先生所言,做一个:宁静专一,勤俭节约、勤学励志的社会主义合格青年。

说课稿 篇2

一、说理念

二零一一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的学习方式;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根据初中生个人身心发展特征,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培养中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领悟情感的提升等等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总之,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读书体验,让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落到实处,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学生合作交流,并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效率,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说教材

1.说教材

《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是梁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是另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学习游记类的文章,通过记述作者的游览见闻,抒发作者的情思。学生阅读这类文章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本单元目标: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词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本课的教学设计应该体现此单元目标。

2.说学情:

认知层面:学生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学习了光未然的《黄河颂》有一定的基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初二的学生已经学过《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等,这类文章除了要求学生能对生动的语言赏析外,还要掌握一些写景的方法。八年级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

能力层面:我们面对的是长江中下游的孩子,对于黄河的了解有限,时空的距离很难理解这篇文章,需要老师进行引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本文语言精美,文化内涵厚重让学生难以理解,难以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3.说教学目标

根据20xx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讲解。

知识与技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七到九年级需要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将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本文的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在教学设计中,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壶口瀑布的气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味语言。所以把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作者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去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之情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梁衡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汹涌澎湃之景与壮丽开阔之境,更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特质联想到人的经历,想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由对黄河的歌颂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歌颂。因此,将根据文章内容,感受黄河的魄力,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养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作为本文的情感目标。

4.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七到九年级需要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把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认识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因为七年级虽然学过黄河颂,但是对于时空局限及时代因素的影响,所以把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作为难点。

5.说教材处理

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针对第二段内容主要讲雨季特点,第三段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体现枯水季节的特点以及作者多角度的对壶口瀑布进行描写。第五段是过渡段由水写到石,简要提一下。第六段是文章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的感情,需要重点讲解。

三、说方法

1.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结合八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2.说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文的语言特点选择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根据钱梦龙先生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6个教学环节。

1.导入3min: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导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学习了《黄河颂》这篇文章,而光未然恰好在壶口瀑布写下这篇文章,可以自然的引出《壶口瀑布》这篇文章。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导入,可以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兴趣。

2.初读,感受写景之奇12min: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起到疏通文意的作用。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壶口瀑布和正常瀑布的区别,调动学生积极性(情景教学法:使用视频,更加直观让同学们感受到黄河枯水期的气势磅礴);进而比较雨季和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特点;从文章结构来看,第五段从水写到石,侧面写出水的力量,点明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3.细读,欣赏表达之美10min: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分析第三段的重要句子来理解重点内容,提高学生活跃度,体现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实例,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进行赏析。通过反复让同学们朗读课文内容和比较教学法,通过删改换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回答问题,从语言和修辞手法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此时会点明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力图达到知识与技能方面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目标。

4.深读,感悟哲理之深10min:一层层剖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来突破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从壶口瀑布的特点磅礴雄壮,到黄河特点,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等等,到中华民族的特点,因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所以黄河的特征就是中华民族的特征,黄河的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也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有这样的民族精神。从水写到民族的高度,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齐读最后一段,指导朗读后,在雄壮的旋律中再读第六段,升华情感。

5.教师总结3min:联系时代以及学生实际,我们应该如何传承黄河蕴含的勇往直前,百折不饶,无坚不摧的民族精神。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6.作业布置2min:

由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就布置了作业二,注重实践性,让同学们对自己身边熟悉的景物去写一段话。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布置作业三,文章结尾的时间究竟有何含义。综合查找各种资源,得出答案。这也符合20xx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来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7.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是针对文章重难点内容和文章的逻辑顺序来设计的,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或思想感情),简单明了。由于文章的重点是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认识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所以把枯水季节第三段中的重点句子作为板书主体。文章的难点是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所以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明白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

8.说教学反思

说课稿 篇3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十九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写了《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这些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① 掌据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 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①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方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②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

方法目标

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 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名式现象。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

(四) 教学难点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三)、情景激励法、比较法、分析法、诠释法、循序渐进法

针对重、难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 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使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比较、仿写法等。

四、说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完成学习、能力目标。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将课文的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及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理解内容,探究写法”

、“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给予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用典故,复习导入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可曾了解“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故事呢?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故事结果“百官荒废,诸候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幕”。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设计意图:引用“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破题导入,请同学们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的这个“兼语短语”的破解,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第二步: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来表达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二)课文中的“比”

①类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国事”,私,畏,求)

② 详比、略比(如:“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 侧比、正比(如:“三问三答”侧面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设计说明:“一字经纬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对课文理解由点及面,力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迁移

① 结合课文,分析邹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思考,邹忌是如何向齐王纳谏。

② 分析齐王这一人物形象。齐王纳谏效果怎样?臣民怎么进谏?

③ 总结,补充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 请同学们谈所了解到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

⑤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应该怎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意思。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迁移中达到本课要达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标。在互动中进往创作探究性学习。)

(三)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基础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知识要点

②背诵课文

③ 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比校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设计意图:小结,是让学生强化及复习课文内容,强化对重难点的消化,背诵课文是让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学习本文写作技巧和提高模仿能力。知识结构环环相接,通过比较,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辨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

妻 私:偏爱赞扬

三问 三答 妾 畏:卑微畏怯 三赏 三变

客 有求:逢迎敷衍

三比 ①类比,喻比(以“家事”比“国事”)

②详比、略比(“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侧比、正比(如“邹忌比美”明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5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三框题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交往艺术新思维》,对应课程标准“交往的品质”模块。本单元分别从礼貌礼仪、竞争合作、宽容、平等、尊重、诚信几个方面对交往艺术、交往品质进行多维阐述。而本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正是从平等尊重的角度来说明交往的品质。

《平等尊重你我他》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三框。本框题共包括两大部分:“人生而平等”和“尊重从我做起”。对应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规则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平等尊重的话题并不陌生,教科书的内容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的,但是又高于学生原有认识。同时,许多学生在这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认识误区: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这方面有些学生认识较为模糊。例如,有的学生自恃家境优越,处处显得高人一等;有的学生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学的歧视,产生自卑感。

行为误区:少数学生不能平等待人,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存在缺陷,以致伤害他人感情、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时有发生。(解决认识和行为方面存在的偏差是学生学习的难处,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设计思想]

运用“导、探、行”等各种教学法,在课前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导学案。课堂教学活动总体上按照“创设情境(导)-问题探究(探)-引导行为(行)”的思路设计。 发挥教师教学创造性,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开发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活动走进学生心灵,倡导“生活化”教育,体现人文性。教学活动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行为养成。注重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相统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平等的内涵,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并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尤其是处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遵循道德、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能够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观念,从而形成这些方面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出发,结合课标及教学大纲,确立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人生而平等”的观点,做到平等待人;

2、 明确“尊重从我做起”的行为要求。

(依据:只有掌握了平等和尊重的含义,才能理解和做到平等待人和尊重他人。)

难点:如何引地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行为要求。

(依据:理论化较强、较抽象;学生要达到知行统一有一定难度。)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老师只是学生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突出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特征,让同学们更多的去阅读课本、接触感悟生活,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去学习知识。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具体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的直观呈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

3、集体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观点,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教师也参与交流,适时适当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指导。

4、生活体验法。结合生活实际,使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在日常生活中的导行。

二、说学法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方法比掌握知识的内容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授之以渔”,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快乐的学习。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发现法:这是学习间接知识的有效方法,教材中的知识性问题可以通过利用导学案,以填空、问答等形式呈现,某些好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学习小组讨论,最终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得出结论。

2、情境探究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在探究中,结合情境,通过分析、整理材料,把知识和导行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深刻理解观点,并能够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践行于实际生活。

3、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质疑,交流,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学生对选的角色进行有目的的分组讨论,这样即可以促使学生在组内如何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在探究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三、教学准备

教师:(1)下载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将内容预计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根据教材内容(P109--113)完成导学案。

学生:根据教程完成导学案。

设计意图:1、为上课做好一系列的准备,既有思想上的,也有知识信息上的。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俗话说,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学习的愉悦、生命的尊严,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人生的美好。所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设计本节课教学的理念。

一、导入:《我有一个梦想》

思考: 请问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说词中所指的“梦”是指什么?

平等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对平等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而当今社会平等体现在哪里?如何做到平等?这些将是我们本节课将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名言、名句来导入新课。这样导入,主题鲜明,自然。)

二、合作探究一: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

1、幻灯片组图--古今中外追求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 设计意图:结合导学案明确人生而平等的表现,强调基础知识。)

2、漫画【我爸是李刚】、【下跪】、【比智商】、【你最近胖了】

思考:(1)“我爸是李刚”、“下跪”的潜台词是什么?你如何看待?

(2)请你结合全部漫画及生活实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哪里?

如何对待这种差异?

(设计意图:用学生都知道的网络热议事件,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三、合作探究二:关爱弱势群体

1、弱势群体: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人群的总称。

哪些人在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呢?举例,并简要说明理由。

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乞丐、流浪者、社会低保等

多媒体展示:弱势群体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的展示,引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了解和关注。 明白弱势群体是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的。

2、看完图片思考

(1)你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处境不利人群的感受吗?

(2)对于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能够做什么?

[活动----我是你的眼睛]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弱势群体的难处,明确我们应特别关爱弱势群体。)

3、释疑:有的同学就要问,既然大家都是平等的,那为什么社会要对他们特别关爱呢?这样做是否对其他人群不平等?

因为有不平等,所以更显平等待人的必要和可贵。对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予以格外关照,看似不平等,实则是让这些更好的享受平等权利。未成年人属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关爱弱势群体,既是学生的义务,也是学生的权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思考,明白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不利人群予以格外关照,看似不平等,实则是为了让这些人享受到平等权利。)

(过渡语)通过以上活动,我们认识到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那么,如何表达尊重呢?

四、合作探究三: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我最棒

1、知识点拨-------导学案上关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的知识

(设计意图:知识的明确为后面的理论到实际做好铺垫,也是对学生所作导学案的反馈。)

2、换位思考:视频《拖地》

如果你是拖地的同学,你会。。。。。。

如果你是路过的同学,你会。。。。。。

(设计意图: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由个案推及普遍现象,明确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的具体行为要求。)

3、[活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我最棒]

人们有许多对他人、对社会表示尊重的方式。请同学们列举在生活中尊重的实例。

提示:对象---父母、同学、老师、处境尴尬的人等

态度---语言、行为、表情等

场合---学校、公共体育设施、社区、凌晨、公共场所如剧院、公园等

教师补充:与学生分享尊重的信号、不尊重社会的行为,尊重的视频

(设计意图:活动竞赛有助于提高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感悟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从我做起的重要性。学生们对这些行为的做法和说法越清楚,他们就越能将这些言行融合进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的具体行为要求。)

五、合作探究四:尊重自然,环保见行动

1、举例中涉及到的不仅是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也涉及到我们下一环节的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和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尊重自然的核心就是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明确尊重自然的相关内容。)

2、视频《哭泣的地球》

观看《哭泣的地球》后,你有什么感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地球的哭泣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履行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义务,争做环保小卫士。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直观感受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迫切)

3、[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

说一说,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能够做什么?

教师补充:与学生分享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具体方法

(设计意图:突破尊重自然具体行为要求的重难点。)

六、拓展练习,能力提升

(导学案上第三板块“奇思妙想,自我展示”)

1、牛刀小试

2、校园掠影

3、梦想天空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及时反馈。以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既明确所学的知识,又能创新的运用各科知识达到最佳效果。)

七、“尊重树”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尊重他人,将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社会,将拥有祥和的社会环境;尊重自然,人类将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今天,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种下一棵平等“尊重树”,在日常的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到平等尊重,相信在梦想的天空下大家都能收获一个快乐的人生。

(设计意图:以“尊重树”的形式小结本课内容,送出祝福,结束本课内容。)

(六)说教学效果

1、全课贯穿“三段九步”的模式。以“导学案”为蓝本,运用各种方式呈现教学的目标,知识对应“导学案”的第一板块“踏石过河,自我学习”,在“激流勇进,互助交流”中既层层推进,又展示学生自我,合作竞争交替进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奇思妙想,自我展示”既及时反馈所学内容,又激发学生思维,整合各种知识,创新的达到教学目标。以“梦想”为题首尾呼应,希望学生也能够为各自的梦想而努力。

2、注重对教学内容活动化、情景生活化、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理念清晰,以情景、活动探究、问题为载体,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利用“导学案”在自主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内容,质疑学习内容,达到把握学习内容,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过渡,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互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其中渗透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真思考、积极探究、涌跃实践,以达到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3、关注学生、赞美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从自主学习到探究学习,从生生交流道师生交流,每一次心灵的碰撞我们彼此都会心一笑,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学会赞美学生,也是一种课堂艺术。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赞美,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4、注重情感的熏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探究的活动如“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我最棒”、“尊重自然、环保见行动”等让小课堂成为大社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5、本课内容比较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全掌握还有一定的困难。而“导学案”的引入虽然较大的减少了学生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的时间,但活动流程中转换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要求执教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驾驭课堂,还要有教学的智慧,应变学生的“刁难”,把握课堂节奏,针对学生所需要的内容讲解等等。如果不处理好这些问题,课堂将会“步履维艰”。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来源:在成人的世界里,邮票是及普通但又很重要的。邮票是小小的方寸之地,但是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俗。它包罗万象、丰富多采。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电话、Q天、电子邮件等等大大的取代了旧时的信件。作为21世纪的新生代,了解邮票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1、幼儿欣赏并认识邮票,知道邮票的用途。

2幼儿欣赏并认识邮票,知道邮票的用途。

3、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幼儿学会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的排列设计邮票。

活动难点:设计新颖但又符合标准的邮票。

三、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让师幼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法: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邮票,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谈话法:提供充足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4、游戏法: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也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学法

多渠道参与法:贯彻《纲要》精神,实施家园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并让家长向幼儿介绍一些有邮票的初步知识,家长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支持者。利用游戏组织幼儿玩设计邮票的环节,从而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

五、说教学流程

1、以认识、欣赏邮票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就以教师自己发生的一件事引起幼儿的关注,同时用直观的物品——集邮册,引起幼儿的兴趣。——你们知道邮票有什么用途吗?

2、师生讨论:

——你看到邮票是怎样的?

——如果你是邮票设计师,你准备设计怎样的邮票图案?

3、设计邮票。

(1)注意设计标准邮票的规格和要求。

(2)将你心里想的邮票图案画给小朋友看。

4、分享、欣赏、评价作品

(1)谁愿意将你设计的邮票介绍给大家听听。

(2)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故事《月亮船》讲述的是蒲公英迷路后回家的经过,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是幼儿从事语言活动的好教材,同时故事情节中涉及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为单纯的故事学习增添了几分生气。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阅历,对地理知识也有些基础了解,本教材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拓展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时值建国六十周年,我选择本活动,意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运用语言表述。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灵魂、主心骨,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于:

1、 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语言表述。

2、 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热情。

这两个目标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融合的一方面。同时我认为故事的题材所要表达即祖国地大物博这一信息,重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因此我确定本次活动重点: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并用语言进行表述。难点为让幼儿了解我国的四个世界之最,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主要作了以下准备:

图片《月亮船》、课件《月亮船》、图谱(我国的四个世界之最)。

四、说教学法

本教学过程,主要运用了四种方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技术运用法、图谱法及游戏法。这些教法也是幼儿的学法,能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启发提问法:教师应力求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想说、敢说、大胆说。结合故事教学本身的特点,我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设计许多层次不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引导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2、多媒体技术运用法:本教材情节生动并涉及丰富的地理知识,为此我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幼儿视听的感官,深入感受题材本身,为本活动重点解决垫下一定的基础。

3图谱法:图谱法其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深受教师喜爱,并在大程度上可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内容,本活动借助图谱法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并记忆我国的世界之最,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进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寓教于乐,本活动借助一简单的说唱游戏,意使认知不变成为重复跟读学习,而充分体现游戏的“趣”学,幼儿的“乐”学。

五、说过程:

本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引出主题——初步倾听,了解内容——结合课件,突出重点——巧用图谱,突破难点——活动延伸,说唱歌谣。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打开幼儿的话匣子是语言教学的关键,活动开始我出示月亮船图片,并设计问题“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里,你会看到什么”?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本环节需要2—3分钟。

2、初步倾听,了解内容。

本环节为幼儿初步欣赏故事,简单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先以生动的语言完整地讲述故事,再结合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在本环节中,幼儿可粗略地了解故事内容,并简单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听后感,同时我根据教学需要在本环节对教材本身进行简单修改,即故事结尾不点出蒲公英的家是中国,此环节大约占用8分钟。

3、结合课件,突出重点。

紧扣幼儿的初步感知,本环节重在结合课件帮助幼儿逐段理解故事内容,大致需要12分钟。由于提问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并刺激其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本环节中,提问法也是运用得最多的一个环节。我将故事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蒲公英迷路。所设计的提问为:(1)蒲公英为什么会到很远的地方?(2)它遇到了谁?第二段为仙女与蒲公英的对话。结合提问:(1)谁来帮助蒲公英?(2)蒲公英是怎样介绍它的家?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经过,我所设计的提问是:(1)仙女带着蒲公英找到这些地方吗?(2)你们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儿?通过三段课件的欣赏提问,幼儿已能基本了解故事内容,本次活动的重点得以解决。

4、巧用图谱,突破难点。

承接环节三的猜测,“蒲公英的家在哪儿”引导幼儿说出中国,教师可及时

续上故事结尾,并结合图谱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了解中国的世界之最,引导幼儿运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结合提问“为什么蒲公英与仙女道别时,在她的花瓣上有几滴泪珠,闪着银光”?“你们喜欢蒲公英的家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进一步挖掘作品的内涵,并迁移到自身,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借以突破活动的难点,本环节约占6分钟。

5、活动延伸,说唱歌谣。

有了对故事的基本认识,本环节继而借助图谱,运用3—5分钟的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说唱蒲公英的唱的歌谣,借助幼儿对游戏的天性喜爱,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自然结束。

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能说会写第一部分说的内容《向人请教》。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向人请教”,本次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紧密,学生会感到有话可说。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说明性文字。第二部分为一幅插图,提示了一个向人请教的情境。

在口语交际中应遵循“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双向”、“互动”、“情境”原则,强化口语的“交际”功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引发师生间、生生间多向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次口语交际设计理念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口语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创想,展开想象,通过看、想、听、说、演、评等多种交际形式,把请教的内容说清楚。来源:网站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向人请教情境训练,使学生体会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并培养尊重别人,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线,在教师正确及时有效地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创想,展开想象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看、想、听、说、演、评等多种交际形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敢说、乐说、想说、抢着说,由胆小到主动,最后到大方热情,由三言两语到畅所欲言。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说的快乐,说的享受,明确了向人请教的几点要求,把请教的内容说清楚。生生、师生、群体互动,场内学生、老师、嘉宾融为一体,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学生表达水平步步提升,达到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实现本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反馈评价,想象互动、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切入话题。

首先,课件出示情境,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在这一部分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包括以下两部分

1、创设交际情境,示范请教要求。

师交代向人请教就是向别人请教问题。在这一部分我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人物大头儿子来创设交际情境,贴近他们的生活,形象生动,亲切自然,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明确本次交际要求。

2、自读书中提示,明确请教要求。

教师出示问题:到底怎样向别人请教呢?学生看书找答案。这一部分分三部分进行:

(1)指名读提示。

(2)交流汇报:请教问题明确、请教态度诚恳谦虚有礼貌、请教方法边听边记、把请教的内容表演出来。

(3)教师随机板书(并做重点强调)

三、合作交流、互动表演。分三步进行:

(一)借助文本情境,自主练说。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该怎样向别人请教,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在书中我们经常见面的龙龙和文文,他们在做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请教什么问题?在请教时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借助文中插图,分别扮演龙龙和爸爸互相请教,自主尝试说话,也为怎样请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载体)

(二)深化文本情境,规范练说。

在这一部分中通过交流——表演——互动,给每个同学留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广阔的空间,体现了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

(三)联系生活情境,合作练说。

1说一说: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向别人请教的经历(学生各抒己见)

2.演一演:为了使学生掌握怎样请教的方法,我设计了一段录像,通过观看录像,学生互动兴趣得以激发,教师又适时激发说: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请教的问题最有价值,表演的最为精彩。这样说的欲望空前高涨。为下面全场师生互动作了铺垫。

3.向在场的听课的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

四、再现情境,拓展延伸

师总结:看来,向别人请教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得到别人帮助的快乐!其实,在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学会了向别人请教,很多困难和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课件:知名人士向别人请教的场景,并话外音)

向学生引申:三人行、必有我师,向别人请教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咱班的同学都能谦虚诚恳的请教别人,做到不懂就问,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相信,你们虚心好学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收获会越来越多,本领会越来越强。

六、 板书设计: 能说会写 向人请教

内容---明确

态度---谦虚、诚恳、礼貌

方法---听、记

这节课的板书既形象又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理清说话内容及说话要求,中心突出。

七、作业布置

在学完本次口语交际后,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练习向人请教的方法再学习生活中向他人请教。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浓厚的学生兴趣,又体现了个性思想,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学习目标

1.知道在现实情境中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会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规律.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符号表示某种意义,你能举出这样的几个例子吗?

2.你能用字母表示数来表达数学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吗? 长方形和圆的周长、面积公式呢?

3. “小明拾到人民币 元,请失主到教导处认领.” 失物招领启事中的“ ”表示什么?“ ”表示的数有多少个?

4.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3只青蛙张嘴,__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这首儿歌可以用字母简单地表示为: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

5.你感受到字母表示数有何意义?

二.【效果检测】

1.减去 的差是6的数: .

2.小明今年n岁,小明比小丽大2岁,小丽今年 岁.

3.小丽5h走了S km,那么她的平均速度____km/h. .

4.一件羊毛衫标价 元,若按标价的8折出售,则这件羊毛衫的售价 元.

三.【小组检查】

四.【布置任务】师生互动探究

问题1. 数学实验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按以下方式拼大正方形.

第①个图形有1个小正方形;

第②个图形比第①个多 小正方形;

第③个图形比第②个多 小正方形;

第④个图形比第③个多 小正方形.

想一想:(1)第10个图形比第9个多 个小正方形;

(2)第100个图形比第99个多 个小正方形;

(3)第n个图形比第n-1个多 个小正方形;

(4)你还有什么发现.

点拨:找出“每一个图形比它前一个图形所多的小正方形个数”的规律:

图形的序号数×2 -1.

问题2.

(1)某城市5年前人均收入为n元,预计今年人均收入是5年前的2倍多

500元,那么今年人均收入将达 元.

(2)某城市市区人口a万人,市区绿地面积b万平方米,则平均每个人拥有

绿地 平方米.

(3)如图,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归纳:

1.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中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

或用“· ”表示.例: × 记为 .

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例: ×4记为4 ;

数字是带分数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数字与数字相乘时乘号必须用“×”表示.

2.出现除法运算时,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例: ÷2记为 .

3.实际问题中需要写单位时,若代数式的最后运算是加减的,则应将整个

式子用括号括起来,再写单位,否则,则不加括号,直接写单位.

例:“ +2岁”应为( +2)岁.

五.【小组交流】学生展示

1.搭1条、2条、3条小鱼各用多少根火柴棒?

搭 条这样的小鱼用多少根火柴棒?

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湘版四年级上册《色彩ABC》,色彩和感觉是比较直观的,比较刺激视觉神经的。不同的感受都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在这里就《色彩ABC》一课分为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教法和教学设计三大板块来进行说课,敬请指教!

第一大版块: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色彩ABC》一课是集绘画、制作、审美、与游戏为一体的课业形式。教材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体天然的色彩,粘贴成画,让学生们被自己设计的图画生动的情景,画面,更能吧学习者带入到热烈的情景中,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二、学生及媒体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可见有助于本科的教学。本科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技法、步骤、粘贴画的制作。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领域:利用小物体天然的颜色,拼贴组合成画;

2、操作领域: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找到合适的材料的那种满足感,感受制作过程的新奇,享受制作成功的快乐,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3、情感领域:以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技法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体验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粘贴画的制作方法、步骤和要求:

(1)、粘贴画的底图绘画;

(2)、粘贴画的小物体粘贴方法;

(3)、粘贴画要求画面饱满,色彩丰富,构思精巧!

2、粘贴画的创作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如何鼓励学生设计并粘贴制作出多种丰富、美丽的粘贴画!

第二版块: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天然材质,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欣赏,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建构气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由静变动,新颖活泼;

2、激趣引新,变幻无穷;

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二、说学法

1、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仔细观察几幅图,在尝试、分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在底图的创作绘画和粘贴画的粘贴时,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在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做,而且能做的精彩!”

第三版块:教学过程设计

一、神秘导入、探究之旅

1、上课初始先给学生们表演“小魔术”,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真正开心起来。同学们开心么?

2、闭上眼睛,老师喊一二三,然后一起睁眼睛~~(大家眼睛闭上等待)~~~睁眼~

3、为什么一睁眼睛,刚才那张纸就变样了呢?为什么可以用一张纸变出那么多样子来的画呢?你们能不能也做出一个这样的魔术道具来?并且让学生观察,“魔术道具”的特点。

(学生现时体验变脸的乐趣)

4、让学生先注意观察“道具”的特点。

(原来是由几张相同的纸,画上了相同的画)

然后思考为什么这件“道具”明明看起来图是一样的,但总觉得不一样呢?

(图片相同,但使用的材料不同?)

接下来就要求同学们思考,如何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张好看的“道具”?(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思考,结合自己的想法,畅谈自己对“道具”的形式,色彩的不同感受,充分展现其个性进而畅所欲言。)

用快乐的游戏开启想象之门,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唤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剪、贴、等技法及色彩与“感觉”做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5、揭示,点明课题: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

色彩ABC

二、情趣示范、合作体验

1、老师提供给每个制作小组一个卡片(整幅图片切开的),每小组一份。然后讲授,毛线剪切,豆类拼镶,粮食撒倒,零食等材料的粘贴方法!

(师生合作),

思考自己组内的卡片,应该使用什么合适的材料,用来粘贴。

学生总结。

2、想知道老师怎么做道具的嘛?请学生参与制作道具的过程,使用实物投影,让学生们了解的更清楚。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粘贴,教师提醒大家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并注意安全。)

教师巡回指导时,放舒缓音乐可以使师生情感得到共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新课标的倡导理念,对于中高段学生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作精神的培养。这是学生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感觉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3、本课高潮:变一个大型魔术。孩子们大概10---15分钟就可以制作完成卡片,并粘贴好自己的材料。剩下的时间,让孩子们分别把自己制作的卡片贴在教师已经准备好,并且贴在黑板上的另一张大卡纸。原来,所有的纸片,粘贴好,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圣诞老人。

三、多为评价、个性表达

1、自评、互评

当学生小组基本完成作品时,让他们把自己贴的卡片给好朋友或者周围同学看,并说明自己使用的是什么材料,说说比较经典的地方。比如,使用的材料比较特殊,或者是材料使用非常得当。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的感觉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制作方法和造型元素的粘贴画给在场老师们的感觉,这又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2、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评价:

“你使用的材料真有特色。”“这副粮食粘贴做的真好。”等,我相信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3、总结评价拓展:快圣诞节了,这幅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圣诞老人,大家想送给谁啊?(学生说,送老师,送同学,送爸爸妈妈等等。)老师提议这幅画是4.2班所有同学的共同的心意,放在教室里,送给在场的每个老师。让他们感觉到,不但能制作出漂亮的粘贴画,还能表现的很美,很有艺术感,看这些作品非常够味。

感觉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还能体验到别的感觉嘛?感觉又是很奇特的,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场合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一块冰冬天给人冷的感觉,而在夏天就给人以凉爽的感觉,你能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真是的感受嘛?

课后拓展让学生积极的去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参与探索过程。

学生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1、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

2、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3、移情联想、张扬个性、创新实践。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要我们都多想一想,试一试,就一定会有收获。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体验为灵魂,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探索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使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两次合作尝试制作的设计和引导,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展开教学游戏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

说课稿 篇10

一、教学内容说明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学生很喜爱这类的文章,而且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特点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倡导自主、自读、自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阅读能力训练。

本课有七个教学步骤:

第一:导入新课。

我用谈话的句话开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然后出示狐狸的图片并简介狐狸,引出学生对狐狸故事的回忆,并让学生听故事《狐假虎威》,这些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里我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三自”为主线,实践课标理念,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与落实。

“三自”:即“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和“自主评价”。本环节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这三个板块构成。

第三:精读体会,深入探究。

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复习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里强调“学习方法自由”、“学习内容自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这个环节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沟通。并让他们通过自主的交流、汇报、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环节里我还设计了“难点解析”利用课件展示突破难点。

第四: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题:(课件展示)

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再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下面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吧。

五、再读悟情

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课件:伤感音乐)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当我们读着课文的时候,一处处令人感动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句子中包含着多少狐狸的心声啊!小狐狸不能言,老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替它们说一说心中的话吧!

此环节的设计,能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总结

(是啊,三只狐狸,一个小男孩,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它们,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

老师的总结引出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将课文和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既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再次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

(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生总结。

七、知识拓展

1、续写故事《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

2、自由汇报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中心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引导教师研究教学方法,特地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估活动。这次活动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举行。我有幸进入了复赛,在复赛中我讲了《金色的脚印》一课。下面就是我对这次上课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我感觉我设计的一组电子幻灯片是很好的。它很好的展示了我的教学意图,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教学效率。也是这次我获得二等奖的原因之一。

2、这节课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外地学习的经验,合理的让学生使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改革发展成必然的今天,不改革是不行的。只有改革,才有发展,才有进步。

二、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关键在于设计好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之后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使学生敢说、会说。

案例中以“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如此以一问题统领全文,不仅产生了领悟作者意图的解读效果,而且赢得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向这方面发展。

2、 “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时,不是一味地听;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我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晰,互相启迪,共同提高。在这次教学中我就注意做到了这一点。我深深地感到:学生自主快乐学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