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同步练习及简析

求学站 人气:1.37W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雨巷》同步练习及简析 ,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雨巷》同步练习及简析

《雨巷》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zhǎng)着彷(páng)徨

凄(qī)清巷(xiàng)

B.彳亍(chìchù)凄婉(wǎn)

颓圮(pǐ)迷茫(méng)

C.河畔(pàn)荡漾(yàng)

青荇(xìng)长篙(gāo)

D.斑斓(lán)沉淀(dìng)

似(sì)的泥(nì)古

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5.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课内阅读】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8~9题。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6.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7.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拓展练习】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9.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0~13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自由,向我们来了

田间

悲哀的

种族

我们必须战斗啊!

九月的窗外亚细亚的

田野上,

自由呵……

从血的那边,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向我们来了,

像暴风雨,

像海燕。

10.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11.下面说法错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的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韵。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12.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13.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拓展与创新】

14.“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学了戴望舒的《雨巷》,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参考答案】

1.C(ǎng-chēngB.méng-mángD.dìng-diànsì-shì)

2.B(应在“自头”后断开,而不是在“我的”之后)

3.C(应为象征派)4.C(“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

5.B(这首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比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有拟人:“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有顶针:“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反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没有借代)

6.幽僻阴沉、郁闷

7.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

8.C8.A(不能说是“我”听了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10.B11.B12.D13.B

14.“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着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这里取喻于花和雾,比方所喻之物短暂易逝,难持长久。“夜来者”春梦也,虽美却短暂,于是引来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来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一连串比喻环环相扣,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朦胧含蓄。

《雨巷》简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名作,发表它的叶圣陶誉之为开了新诗音节的新纪元,戴望舒因此赢得雨巷诗人的外号。遗憾身处新旧文化交替的纪元,戴望舒功力、定力不够,一生诗歌主张多变,多变不是坏事,但从这个极端蹦到另一个极端,然后又蹦回原来的极端,这无论如何说不上是好事了。仅从诗歌有无格律化倾向,可将他的创作约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雨巷》是早期作品,替他赢得终身荣誉,中期诗作受西方诗歌观念先行的影响,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拐,完全散文化,佳作罕见,晚年风格又具有明确的格律化倾向,这才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萧红墓畔口占》等诸多佳作。中期他有意散文化的诗歌绝大多数写得罗里罗嗦(详见余光中的相关分析),本来格律能逼着他精简文字,克服罗嗦的天生毛病,可惜他大部分写诗时间里主动放弃了这个让他成功的利器。

受历史局限,以新月派为代表的民国时期新诗格律理论并不完善,为什么是这首诗而不是闻一多、徐志摩或其他诗人的某一首诗“开了新诗音节的新纪元”,也就是说为什么这首诗在民国诗作中是公认的诗歌声律最优美的一首?下面我用孙逐明先生的律式音节诗理论对《雨巷》试作分析:美在什么地方,有没有缺憾,有没有改进完善的地方?平仄分析时一概忽略的、地、得轻声字,这点与孙逐明规定的平仄法度暂不相同。

律式音节诗理论认为,节奏、平仄、韵式是格律的三大要素,通常情况下,这三个要素的重要性依次递减,但平仄在形成诗歌“流丽婉转”的风格、韵式在增加诗歌的朗诵性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雨巷》课后练习

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2、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3~4题。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3.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4.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5.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阅读臧克家的诗《老马》,完成6~7题。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6下面对诗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

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沉重欺压,有“扬起来”狠狠抽下的意思。

D.“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

7对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30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势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D.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的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守,平淡中见深远。

参考答案

1.C(应为象征派)

2.C(“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

3.幽僻 阴沉、郁闷

4.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 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

5.D

6.A(不是“心甘情愿”)

7.C(同情的感情)

《雨巷》课后练习答案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撑(zhǎng)着彷(páng)徨

凄(qī)清巷(xiàng)

B.彳亍(chìchù)凄婉(wǎn)

颓圮(pǐ)迷茫(méng)

C.河畔(pàn)荡漾(yàng)

青荇(xìng)长篙(gāo)

D.斑斓(lán)沉淀(dìng)

似(sì)的泥(nì)古

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5.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课内阅读】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8~9题。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6.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7.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